今天是一周工作日的最中间星期三,同时也是语音写作的第31天。昨天因为只是讨论了近期的一个热点事件,并没有回溯昨天的工作状态,所以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说一下昨天的工作状态以及今天的工作内容。
昨天的天气是真的热呀,也大概是2025年夏天最热的最后一天吧。昨天还是穿的比较简单的裙子,但是走到地铁站的时候就已经热的前胸贴后背了,脸上到处都是汗液,前背后背也是汗液,胸罩都已经打湿了,但是没有办法,只能用带的纸巾擦一擦已经溢出来的汗水,但是身体上的汗就没有办法擦拭了,而且到空调房里之后,也并没有像之前一样带一些小摇扇,所以整体降温的速度非常慢,主要是身上到处都是汗,还怪尴尬的,而且确实也挺不舒服。昨天预定了,9点到一家单位走访,但是那些单位是第1次去鹿城比较远,中间转了三次车,下车之后也是需要走一段路程的,不知道是导航定位有迟缓的原因,我第1次走的方向居然是反方向,直到走了一小段之后,地图上的指标才显示出来我走错了,然后又开始往回走,一直大概走了起码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才到目的地当然因为是大太阳的天气非常炎热,所以在这10分钟的时间里,已经在空调房里吹干的汗水,又一次把衣服打湿了,和其他人碰完面到单位之后,对方看到我很热,很热,还找纸张给自己扇风,他就贴心的搬来了小电扇,对着我吹,真的好贴心呀。昨天走访主要是以带队的领导为主,他们聊了很多这个单位的主营业务和我们身边本来已经有的一些资源,看双方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性,最后我也在数据的需求方面以及在单位最近想要搞的一个试点项目方面像所拜访的单位做了一个介绍,反正已经将信息传递过去了,同时也认识了对方的人,后续想必联系起来也会更容易一些。
搭乘同事的车回来之后又紧急的对了一下目前的一个进展情况,下午基本上就是在处理几件之前没有着落的事情。我发现这一次的考核真的是非常不顺利,从很早就开始对接这些单位,然后来来回回不停的反复对接,直到最终确定下来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非常耗时间的。虽然中间有一些烦躁的情绪,但是针对我以前想要事情一次性过的这种风格来说,我已经认识到了类似,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一次性过的,他就是需要通过多次耐心的沟通,才能够达到双方共赢的一个结局,所以在跟这些单位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还是比较有耐心的。我觉得这也是我比较具有共情力的一个方面,虽然这个事情是别人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一旦参与其中很可能就会把这个事情当做自己的一个命题来看待,当然是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不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的前提下才会真正的去提供一些建议或者想法和解决方案。那么相反,除了对服务对象比较耐心之外,反而是对同事没有那么多的耐心,比如说。近期为了一个辖区单位的一场活动,需要组织100个现场观众来观影的事情,本来是想交给某个下属来做,但是又怕他的力量过于薄弱,而耽误了时间,因为时间本来就很紧凑,所以就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安排完了之后让他们负责去督促和落实,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漏掉了我们部门自己的人的通知。于是我觉得是下属在这个环节上没有仔细的思考,或者是他没有把这件事情想得很全,从而漏掉了这部分,当时是有一些情绪在里面的,于是我提醒了他第2天早上有雨很早就出去了,回来之后发现这件事情他还是没有落实,于是我的意见就更大了。虽然是一件小事情,但是从一些小事情上可以看到他对事情的负责的态度,我觉得一个人做事情的话就需要考虑的比较周全,这样才能保证这件事情做得比较完善,让人少操心,但是目前不知道是由于他心态的问题还是由于经验的问题,反正在一些小事情上可能达不到要求。反观自己可能也有一些事情没有表述清楚,比如当初去安排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要求他去统计部门自己内部的人,而主观的认为他应该想到这一个层面,但是从他的角度来说的话,我并没有去提醒他要做到这个层面,那他怎么会想到呢?其实这也是一个认知不对等的状态而产生出的问题。
到了今天本来说是想要沟通一件事情,看是否可以约时间去一个重点的单位,确实经过沟通之后约了上午的时间,但是这个出发的时间一直都在推迟,原因是领导安排了一些数据和汇报的东西要赶紧弄出来,同时上面又催着要这份材料。在这个基础上又提出了材料里面的几家单位的情况,要反馈给他们。几件事情一起,加上对方第1次催促提醒了之后,过了一会儿又很着急的进行第2次催促提醒,在这中间我不断的在安排这几件事情的落实,结果在出发之前,任何事情都没有落实完毕,反而是在出发的途中,对方又打了第2次催促电话之后,我再提醒他们要抓紧办。整个过程中的感受是非常不好的,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些情绪,认为对方好像抓不到重点一样,或者是认为这个事情怎么会花这么长的时间还没做出来呢,不是按道理来说已经有基础的情况下,只要再仔细核对一下不就行了吗?我猜测有可能是之前做的一个版本没有保存好,从而又重新做了一个版本,这也是不太细心的表现呀。
后来去了单位之后,我们就数据的事情进行了一个沟通,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可以看得出来对方大概的一个态度,因为大家都是年轻人,沟通起来也比较自在和舒服,我们就提出了具体的需求,他们也提出了他们的需求。虽然我们有退让,但是也在退让的基础上让他们在他们之前已经商定好的基础上在给予支持,所以最后基本上达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大概也就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商定完了。回来之后也是和几个领导报了相关的情况,然后每个领导的反应都不太一样,最后决定还是再集体商议一下这件事情看到底怎么办。好在快到上一点的时候,从会场回来的领导带回了最新的数据信息,其他重要的领导也都在现场按照原规定的剖面会也如期举行,在一起商议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比如说按照现有的这个形势出发确实是不太理想的,如果从每个行业去做工作的话,那有两个大单位是需要再进一步沟通的,于是又进一步想如何去沟通呢?以什么口径去沟通呢?可以找到哪些关键人呢?领导还说出了一个关键词就是把握住了命门,我觉得有时候从领导的这个输出上面还是可以看出他的逻辑表达能力是非常强的,同时每次都会有一些比较精准的词汇蹦出来,这种表达还是非常厉害的,能够一下子抓住关键。所以如何看一个人的逻辑表达。是否清晰,其实是看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否精准,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能够抓住事物的重点,至于他以什么形式去表达他的口齿是否清晰,其实这些都不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他的口齿很清晰,但是他不一定有比较全面的深刻的系统的观点出来,这个东西才是比口齿伶俐更重要的思维上的东西。
那么下午除了处理这个数据之外,又发生了一个插曲这个事情又再一次的发生了,这个错误我又再一次的犯了,就是之前说的,有的事情不要去掺和,但是自己操心的这种状态确实是没有完全的改变过来。还是一个单位同时面临着两个极端的问题,第1次讨论的时候认为下属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是非常不理智的,应该模模糊糊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来被领导否定了。第2次争论的时候,就是如果真正的要迎接检查的话,那么像东的方向和向西的方向是否能够融合在一起的问题。第3次争论的时候是因为数据最终没有完全确定所有的预报数据在不停的来回的变动,而在有权威的部门手上掌握的数据和我们涨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导致涉及到的多方都没有办法在这件事情达成一个统一,于是为了解决这个信息不统一的问题,我试图说服。下属去与他所属的阵营去沟通。然而今天下午已经是第4次争论了,又是同一个问题,其实未必他就不懂得这个道理,只不过他站在立场确实和我们不一样。我还妄想去说服他,接受我所占的立场,那怎么可能呢?同时从最远开始的源头就错了,我已经花费太多的不必要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把我牵扯进去,而是我自动卷入这场纷争,没有办法让自己不处于矛盾中,这个毛病一定要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