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学生一样开心。
一节节融合音乐,美术,表演,阅读的英语课不仅拓宽了知识的维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更多,而且启动了多元智能,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被充分调动。特此感谢大文科研究组各位老师们的助力。
胡姗老师说:
1. 期中考试后的第一周,结束了KB U3的学习。第三单元知识点相对前两个单元较简单,学生也渐渐熟悉了这套教材的学习模式,进行起来比较快速和顺畅。重点进行了词汇语法部分的讲解以及AB的纠错。将歌曲和phonics部分放入早读,学生也很喜欢,演唱英文歌曲的热情很高。
2. 本周去听了董晓老师的课,内容为新标准M7第一课时新授。总体感受董老师的课还是一如既往有巧妙设计,让内容更加符合逻辑,有层次的去展开。也很注重学生回答问题中语法的正确性,耐心纠错,这对高年级英语也是很有必要的。
3. 跟程老师也做了NSE&KB课程融合的探讨,知识点并不能达到覆盖融合。我们只能在课时的处理和分配上结合期中考试前的经验做了一个规划和建议。
本周反思:
1. KB教材的学习渐渐形成模式和规律,但如何能更好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AB并不同于同步那么针对知识点去训练,新授和练习往往感觉没有搭配到,那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检测思路?
2. 高年级英语更加注重语法时态的综合性,学生实际应用起来小错不断,如何提高正确性和综合运用能力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程甜甜老师说:
1.本周主要进行了KB教材U3的授课,在按照重新划分的课时基础上,完成了课程目标,针对story 部分在全班开展了开放式的role play,学生们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享受课堂的参与设计环节。
2.旁听了董晓老师关于新标准U7第一课时的授课,充分吸收了区教研的精华环节,同时融入自己的设计和思考,注重英语的情境式教学。
3.旁听了外教Shane的vocabulary课,对于绘本中的难点单词,进行了英文解释,同时结合丰富的图片和肢体动作,让学生们高效的理解词汇的真正含义。
4.旁听了辛斌老师的融合课程 Do you remember. 将美术和英文单词的记忆结合起来,使得美术课堂更具趣味性,对学生们的英语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5.反思: 关于学科融合,是个非常好的方向,如果课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应该在该方向找一下突破口,结合KB 教材的CLIL 部分,给孩子们也呈现一堂趣味的英语课。
董晓老师说:
很荣幸本周三获得去区里交流学习英语阅读教学的机会,更要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和培养,英语组小伙伴们的帮助支持,还有我的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坚持。一趟交流下来,我自己总结就是阅读有法,但坚持比任何技巧方法都重要。所谓阅读的力量,不是一朝一夕一周一课就有了的,而是需要可能从小的培养并且一以贯之形成读书的习惯。坦诚说,虽然当众分享,但我也常常为自己的学生不读书感到头疼,回忆学生时代自己不也是这样的学生吗。所以我们所付出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包括阅读教学,需要我学习探索研究的地方还太多。
本周组内研讨课是六年级的一节新标准常态课,经组内老师们和课程部岳老师听评课后我的反思主要还是在重难点突破上做的不够扎实,再往前推就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对目标和环节做到精选,以至于这节后可能还要再拿出时间来额外处理语言点,降低了课堂效率。当务之急对这方面的纠正既要深研区里经验,又要多听课多磨课多反思,才能取得进步。
对于教材融合的反思:
本周虽然错过了教研组的集备会,但对于教材融合我的思考是,每本教材都有自己的设计意图,在知识点方面可以整合,在情感态度方面可以相通固然最好,但如果难实现,仅是囿于时间紧迫而做出简单的删减,恐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损失。想要融合几本教材,必须经过大量严谨甚至长期的讨论和探究,甚至最好有实践的铺垫,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
还有一点是我从自己的阅读课上反思得来。阅读跟学习(尤其是小学生学习)相似,是个慢火温炖的过程,有时我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着学生往前走,管他们读没读明白,结果煮了夹生饭还得回锅,心情都不好。这件事后我开始教会自己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读和找,讲到哪算哪,结果不仅学生的积极性上来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所谓高效课堂不是节奏快,而且看目标达成,看学生反馈。关注学生,关注人,是老师最重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