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点起床,匆匆收拾之后,驱车一个多小时,终于在8点准时赶到内乡县菊潭高中那气派的大门口。在这里,期待不远千里赶来河南南阳内乡的魏书生老师做精彩的报告。
70多岁的老人恭敬的站立着向全场与会的老师表示感谢。魏老师非常的谦虚,他说要向大家学习,跟大家谈心。先生竟然滔滔不绝,一下子就是三个小时!他真的是苦口婆心的尽心尽力地和更多的一线老师说掏心掏肺的传经瘦宝。
内乡县的教体局孟书记介绍说魏老师曾经是一名工人,而且还是做到厂长级别的工人,是那个时代最最吃香的工人,却前前后后写了150多次的请战书主动要求做一名教师。魏老师对教育有着怎样的情怀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魏老师在报告一开始,就用《易经》里的经典金句拉开了这次报告的帷幕。
魏老师说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追求生命共同体,摒弃弱肉强食丛林法则。若人人追求自强不息,都能寻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学习、科研的方向和目标,就会发现,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更多。在探求未知的过程中就是享受幸福的过程。不管是个体还是整体,永远都要自强不息,眼睛向内自强不息,向外则是厚德载物,拥有责任和担当意识。
生活也好工作也罢,若能不懈怠、不折腾,聚焦自己的兴趣点不断强化、训练、深入,然后变成生命的一部分,也是获得幸福的过程。所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全人类共同生存、幸福来源的起点和终点。
接着魏老师用《大学》中的起始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作为纲,串联起他老人家三个小时的报告会。
在解释“德”的时候,魏老师深入浅出说“人的成长规律是道,学与问的规律是道,社会进步的规律也是道,按照规律办事就叫德,发现规律,依据规律制定相应的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守规则,就叫德。
他说我们的身体归大脑管理,大脑归脑神经管理,脑神经归根结底归注意力管理。关注注意力的锻炼尤其尤其重要。
明明德
他说跟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聊天谈话切记对立,应该跟他商量着说,让学生情绪放松、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慢慢的引导孩子从“我就是倒数第一”这样注意力的“坑”里爬出来。他还现场给大家做科普呢:人体全部的血管连在一起9万多公里,比长江黄河连在一起还多10来倍,如果能够让孩子全身各个器官放松放松再放松,让全身的细胞放松,让全身的血管放松,那么孩子那种犹如全身带刺的刺猬一样的抵触情绪就会缓和,这时候跟孩子做思想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就像外界的世界有日月星辰,我们的脑海里身体也有日月星辰的影子,我们的脑海里也应该有江河山川,花鸟虫鱼。若想让一个高度戒备的怀有抵触情绪的孩子放松下来,可以引导他慢慢的闭上眼睛,在脑袋里想象桃花,杏花,梨花,菊花等各种各样有意思的画面。继续闭上眼睛,想从小是不是有过帮爸爸妈妈干活而让自己心情愉悦的回忆。再想是否有过为班集体做过好事的回忆。当然也会有过惹爸妈生气或者破坏班集体的记忆,也有过勤奋,有过懒惰,承认它接受它,这就是大脑的世界,我们的内心世界其实和外在的世界是息息相通的,是惊人一致的。
知道了我们内心的小宇宙和外界的宇宙是相辅相成的,那就要意识的选择光明的一面,把自己光明的自我看明白,想明白,说明白。不断的强化强化再强化。
怎么把自己光明的一面放大呢?到教室让每个孩子给自己找优点,一开始孩子们可能很意外,会有点不好意思,可能拼命找也只能找初出三五条,找出来就把它写在纸上,贴在课桌上最醒目的地方,天天读几遍,念叨几遍,让自己的优点时刻记在心中,慢慢的就能找出更多了,也可以让周围同学帮着找。同样,作为成年人、作为老师也可以尝试找20条优点,10条自己找,另外10条让家人同事学生帮忙找。
牢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睁大眼睛牢记对照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长处,相互点赞,加油,喝彩鼓掌。如果大家都活在这样的氛围中,就会忘了苦,忘了难。因为注意力不在负面情绪上。慢慢的自然就步入良性循环。因为转换了注意力,由原来的伤害自己变成了“厚德载物”,享受了成长的快乐,学习的愉悦,这就是快乐的幸福的人生。同样是过日子,为什么要伤害自己呢?慢慢的养成了发现优点,发现长处,发现成长的机遇,发现身边的小快乐小幸福小医院,于是幸福越来越多,幸福感就会越来越强。
不要给孩子设置过高的目标,在他的能力范围内不设限,他就可以产生幸福感、愉悦感。慢慢的就从“我干啥都不行”的负面情绪中把负面注意力引导出来,慢慢的重拾了自信心,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来了,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记住不能糟蹋自己、伤害自己,要自强不息,要厚德载物,记住不能发牢骚,记住把当下的事情干好。
目标定得太高了,学生学不进去,于是师生形成对抗,学生就开始开发他负面的情绪,因此应该从孩子的基础出发,把教材当作例子和桥梁,教会孩子单做一件事,即使不会也可以帮帮他。当老师的不管孩子起点多低,一定要记住“明明德”,发展他的长处,发展他的自信心,发展他勤奋的那根脑神经,当他脑神经都集中在正向光明的这个面时,自然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自卑去调皮捣蛋了。
德育
德育的发展,不在天边,就在身边,德育就是心疼人,帮助人,学着负责责任。首先对自己对家庭负责任,才可能爱他人,一个孩子如果不爱自己的父母,说他爱祖国爱人民绝对是骗人的。爱父母不是空话,要学着从小要承担家务劳动的责任。每天做几分钟家务,孩子就觉得自己能干,因为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身体也协调了大脑也协调好了,也看到给父母带来的愉悦了,那他的成就感就会爆棚,慢慢的爱劳动这颗幼芽就变成幼苗,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由爱劳动的好习惯,发展成懂得感恩、爱他人、爱这个世界………德育就发展起来了。
体育
发展体育就从训练孩子抬头挺胸,原地高抬腿等最简单的做起。“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成年人就从每天跑步、下蹲、俯卧撑等做起。把身体搞好了才是革命的本钱、学习的本钱,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乃至爱人,也未必能陪我们走一辈子,最终走下去的还是自己,人生走了一程又一程,走着走着,就会有人撒手离去,走着走着,就留下一个人孤雁单飞。所以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跟周围的环境有关系,但主要还是在于培养怎么样的自我有莫大的关系。有了强健的身体,良好的体魄,才是我们在这个世上安身立命的最终依靠。
三、管理
教育就是要让积极、乐观、宽容、善良、勤奋等正面的自我神经越来越强壮。不管什么情况下这些光荣的自我都在大脑深处成长、茁壮,发新芽,展新叶,就来不及想那些负面的苦恼和情绪。所以为了每个人的快乐,要教育管理自己,引导学生引导我们把身上正能量的、光明的自我看明白,想明白,说明白,想明白。这就是活出真正意思的人生。
让大脑中光明的脑神经不断得到强化,让负面情绪一边待去,让它不断弱化,最终“用进废退”,人就变得越来越积极,越来越开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豪爽。这就叫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
怎么管理好自己?踏步,唱歌,注意力训练,体育锻炼,家务劳动,一分钟演讲,阅读…………很多很多,先从一两个做起,慢慢的坚持下去,就会尝到其中的乐趣。
比如上课前一分钟演讲,可以锻炼孩子们说话的能力,选择素材、详略得当、首尾照应、过渡自然、层次清晰、选择记叙说明议论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说话的能力,说话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就可以放弃自卑和攀比,从原来的起点出发说得更流畅,更精心,这样就又进入了良性循环。
管理大脑,让大脑和生命结合起来,让自己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痛苦来自哪里?痛苦来自没有正事可干。如果没有正事可干的时候自然就容易懒散拖拉,容易滋生攀比心理,容易产生不该有的欲望来折磨自己。
管理学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做的事让他敢于做,做好规划。尽可能让学生多说,一开始先让部分学生发言。老师纯粹讲课的时间不要多于二十分钟,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去学、去训练、去说。
千万要记住: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让孩子们自己检查自己的作业,让他们真正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当然了,这样放手之前,一定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好正向的联络性的信任。
还要记住:永远不傲慢,一旦傲慢了痛苦就来了,这地球上还没有让人类有傲慢的资本。宇宙空间太庞大了,人对自身的认识尚且还不足,未知的有的太多太多了,实在找不到傲慢的理由。
……………
魏老师的报告包罗万象,真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一点一点去落实,并坚持下去,必然会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成长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