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视频很火,说的是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辅导女儿学习的事情。
丁教授和妻子都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但女儿的学习却让他们伤透脑筋。
丁教授称,每天辅导孩子写作业,真是鸡飞狗跳,有时忍不住和女儿大吼。
网友评论说,北大教授和普通父母在辅导孩子写作业上,也是一样的充满无奈。
现代社会,谁活的也不轻松,白天要上班,工作单位要绩效考核,起早贪黑,压力大,每天很辛苦,身心疲惫。
晚上到家后,又要买菜做饭,辅导孩子写作业,可能还被孩子折磨的怀疑人生。
很多孩子家长吐槽,家庭教育真是太难了。现在家庭教育很苦很累,但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的吗?
《唐潮》一书告诉你,古代对于家庭教育这个问题,比现代人更用心。
书中写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千年前和千年后基本一样。
唐朝儿童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子弟读书入仕;现代人是为了孩子能独立生存,最好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都是家庭,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下面从三个角度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01、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唐潮》书中写道:
“韩愈告诫自己孩子努力读书,在《符读书城南》中表达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出生境况不同,少小聚居嬉游的伙伴,长大后却一人为官为公,一人为仆为卒,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在于是否刻苦读书、参加科举。教育的作用之一是获得出路,无疑,在唐朝读书入仕即为最好的出路。”
只有读书才能使你以后的生活顺利和幸福,否则一旦踏入社会,你将遭受更大的磨难与艰辛。
台湾作家詹宏志从小家庭贫困,但酷爱读书,姐姐每次回家都给他带书,但不管几本他都要读完。
因为第二天要还回去,有时眼睛看到红肿。考入大学后,更是博览群书。
不下苦功夫,就不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后来他成为一名作家,编辑,出版人,电影人。
不要抱怨学习苦,那是你通往世界的路。学习的苦,只是苦一时,生活的苦却要苦一世。
02、母亲的教育程度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一个家庭中陪伴孩子最多的是母亲,一个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想到孩子的认知,对孩子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唐潮》一书中这描述了元稹的经历:
“诗人元缜自小父亲去世,在母亲教诲下刻苦读书,刚满14岁就怀着入仕为官、建功立业的壮志赴长安参加科考。”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4岁丧父,5,6岁的时候,母亲教他读书认字,教他做人的道理。
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划教欧阳修识字,他一边读书,一边尽力分担家务,后来他做了官,任参知政事。
很多古人名垂青史的原因,是母亲本身有文化,有见地,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能辅导孩子学习。
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更有远见和格局,总能站至高点考虑问题,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为子女谋划未来。
03、教育孩子成才的同时也要成人。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考上了大学,开学的时候,他的父亲送他去上学。
走在校园路上,父亲吃力地拿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男孩却边走边低头看着手机,路过的同学都看不下去了,过去主动帮男孩的父亲拿行李。
这个男孩考上了大学,一定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可谓是成才了,但他像个没长大的孩子,还远远没有成人。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多向古人多学习。
《唐潮》一书中写到:
“唐代儿童的文化教育主要包括《诗》《礼》《论语》《孝经》,以及诗词歌赋等内容。
从小就将儒家的封建伦常思想融入教导,培养孩子的长幼有序,勤勉礼让的礼仪。
教育,仕途和儒家思想融合到一起,教育是手段,仕途是目标,儒家思想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
看来在家庭教育方面,古人给我们上了一课,教育孩子既要有才还要有德,德才兼备,才能全面发展。
写在最后:
陶行知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既不夭折,也难成材。”
家庭教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
多吃读书的苦,才能少吃生活的苦;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是孩子能否成材的关键;要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
如何搞好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是摆在家长,社会,学校面前共同应对的问题。
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古人,把家庭教育工作真正做实做好。
齐帆齐商学院13期新媒体写作特训营(16)篇1618字,累计1922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