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慵懒了,最常做的事就是躺卧在软软的床上,戴上耳机,放一首忽然爱上的歌,让它不停地单曲循环。偶尔站在被尘埃侵占的书架前,目光游移在某年某月整理好的书们的书脊上,摸一摸它们,已经觉得很陌生了。
抽出一本薄薄小小的,一看,是刘墉先生的《萤窗小语》。当年拿到书时开心的样子还清晰地记着,书的封面原是浅蓝的,书页整齐。多年以后,它也染上了岁月的痕迹,封面和树叶都有些泛黄,翻动时不再是油墨清香,其中夹杂了潮湿发霉的味道,散发着被主人遗忘的沮丧。捧着这本小小的书,内心有些复杂,不想将它继续遗忘在书架的角落,独自在岁月的催化下霉变粉化,却也不愿读着它,再捡拾起那些年纪里疯狂的痴迷。
打开书,翻到前言,刘墉先生说:“从本书的第一集,我就决定了‘以较浅文字谈较深问题的写作方向’······其中有几篇表面看来跟童话故事一样,所以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将这些故事以及故事背面的意思讲给孩子听。”我拒绝再读的理由也在这里面了,首先,我不愿再读较浅的文字,太浅显的东西往往经不起深入的思考,其次,我自认为自己告别小孩子阶段已经太久了,久到我已忘记了曾经的期待是什么。拿第一篇《美好的明天》来说,以“让我们等待一个美好的明天吧”开头,在初高中我们会认真地分析,这句话有点明标题,引起下文,提出一个驳斥的对象等作用,现在我只想说,虽然“明天是平凡而无情的,是未可知的,是辛苦的,是脆弱的,明天太纯了,如同一张白纸,雪白的令人发慌。我们需要为它赋予最优美的色彩、最巧妙的情思,成为传世不朽的杰作。”但是,并不是每个人开拓塑造的未来都是美好的无瑕疵的。我更愿意的明天不是轰轰烈烈,光芒万丈的,我反而更愿意平平凡凡,安安静静,且行且欣赏,只是喝着茶,听着歌,等待岁月流逝中带给我的智慧。有人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那时我们受过的伤都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变成面对生活的智慧。可是,成长的阵痛本就已经难以承受,我不愿再接受“上进”带来的伤害。
耳中回放着朴树的《平凡之路》,深沉的嗓音传递着迷茫彷徨、倔强挣扎以及体悟后的无奈。“易碎地骄傲着,那也曾是我的模样”,那就是我曾经的模样,在离那个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时,我就像那株怎么长也长不高的矮小的六角恨天高,挣扎着焦急地等待着几乎不可能的基因突变的机会,结果显而易见,头破血流才明白当初的梦太强求。
如今,在平静的生活旋律唱响的时候,我不急不躁地跟上心的方向,修改着曾经走错的路,让争取上进的心思歇了,一切以上进为理由的嫉妒都是虚伪的骄傲。就像是有一首歌,大家都在听,都说好听,你会认为我必须觉得它好听吗?这就是强求了。换一个角度,你非常喜欢一首歌,而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你就会放弃它吗?那是愚蠢。听从本心,想象着自己认为最心悦的明天的模样,做自己爱做的,找回那些混沌时光里忍痛割弃的挚爱,即使会平凡地度过余下的生命,我也可以说我不悔了。兜兜转转间,旋转木马不只是悲伤追逐却永远而不可得的代表,它也在说,啄饮之间,尽是天意。哪怕你已走错了路,你的心意最后也会带你找回曾经的天注定。
恃宠而骄的野心渐渐平息,终于在时间的客车带走了五分之一生命之后懂得,其实在最初,那个小小的女孩站在讲台前,握着粉笔微笑时,美好的明天已经在冥冥之中有了它的雏形······
耳边再回响: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者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 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到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
我曾经问了整个世界
从来没得到答案
我不过像你 像他
像那野草 野花
冥冥中
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
时间如烟 如此这般
明天已在 yie yie
风吹过的 如云烟
你的故事讲到了哪
一曲罢,夜已深,明天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