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的马宁远这位四品杭州知府兼河道总管,给人一种雷厉风行知恩图报敢作敢当的硬汉形象。作为一名举人能被人赏识提拔重用,最后成为杭州知府其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执行力是毋庸置疑的。可这个人和后来出场的高翰文一样,不会做官。
马宁远自认为自己是胡宗宪的下属,却忘记了胡宗宪也是大明的臣子。做大明的官,胡宗宪总能考虑百姓朝廷的大局,偏偏马宁远就是不能体会胡宗宪的一片良苦用心。
被郑必昌何茂才杨金水这些人一顿哄骗居然干出了毁堤淹田的事。瞒着自己的恩师却还在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说是为他分担,但愿恩师能交差。殊不知反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使得胡宗宪更加艰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体现在胡宗宪身上最为贴切。国库空虚朝廷提出“改稻为桑”假如真的赚了钱国库能入多少,这才是胡宗宪最为担心的。那个以农为本的年代,惦记着老百姓的安身立命的土地,想方设法贱买土地。严党却是上下其手大发其财,嘉靖挥霍无度。
谁都是看破不说破,派了谭纶来浙江就是为了阻挠改稻为桑争取胡宗宪的。马宁远第一次踏苗的时候谭纶调走了兵,老百姓跟到总督署是胡宗宪承担了一切后果。果断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给朝廷上疏这才有了“原疏驳回”也换来了内阁严厉的申饬。严党来了一招釜底抽薪,毁堤淹田。加在中间最难的当属胡宗宪,当谭纶来了以后他就成了“党争”之人左右为难。正如他和谭纶的谈话一样,你来或者不来我都会这样做。偏偏是你来了,我的处境将会更加艰难。
封疆大吏被嘉靖招回京城,原本想解决问题来的。于公于私都应该小见见自己的老师严嵩,可被严世蕃把持的严府愣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自作聪明的严世蕃自己为是的“羞辱”了一番胡宗宪。可胡宗宪还是以国事为重既没有将毁堤淹田的供状交给嘉靖保全了严党,也一力替谭纶也就是裕王保存了实力。
其实我们看到往往内忧总是大于外患,和朝廷的这些人比较起来外患的倭寇都没有让胡宗宪如此身心疲惫。我们多次看到胡宗宪憔悴的样子,真心想要做事的人总是如此艰难。孤胆英雄胡宗宪,不能因为自己是严嵩的学生就对严嵩唯命是从,在大事上从来都不糊涂。尽管很多时候都是严世蕃打着严嵩的旗号在自以为是,胡宗宪在夹缝中生存。这个人认为谁都可以倒阁老,就是唯独他胡宗宪不能倒阁老。
胡宗宪身上的坚毅不屈敢于任事,才是名副其实的“清流”做清流想做而不能做的事。身居庙堂夸夸其谈者有之左右逢源者有之见风使舵者更有之,可谁人能如此这般在夹缝中实心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