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去图书馆还书,顺便再借几本。
图书馆里大多是学生,有的带着作业来写,有的席地而坐看书。我一排排搜索喜欢的书。
突然听到管理员对一个年轻人说话了:“你想办借书卡,那需要身份证。这是个信用问题,借书是用信用借的。全市人的信息都在这系统里,万一你丢了书,很麻烦。会影响你的信用,影响你买房,工作,影响好几代。你想看就在这看吧,反正在这可以随便看。你有专业要学,也看不了那么多别的。”
一会儿,这人的声音又传来了,“小朋友,不能往这儿钻,这是电箱,不小心你就成木头了,你可看不成书了。”
我听了真是无语了。好像他说的挺有道理,怎么那么不好听呢!办个借书卡就影响几代人了?好像是为别人好,但把最坏的结果先说出来,甚至过分夸大事实。杞人忧天的感觉,让人听着不舒服。
像不像父母说孩子,别看手机了,再看就眼就坏了;再不学习,前途就没了。
如果这人说“你只是偶尔看,不办卡也可以,随便在这儿看就行。想办用身份证就能办,免费借阅,一卡可以借5本,及时归还,否则会影响信用。”这就可以了,何必说那么多,你怎么知道人家会失信呢。
“小朋友注意点,有电危险,一定要远离。”说成就变成木头了,恐吓的目的就会让他听了?
回家给儿子讲了这两段话,觉得像笑话,哈哈大笑了一场。儿子说,你不是也好这么说,真的,今天从别人嘴里听到,真的不舒服!
平和地讲出事实就可以了,不需要夸大。
今天借的书是沈从文的《凤凰往事》,《宋词三百首》,毕淑敏的《非洲三万里》,《心理解压十日通》,法国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