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日
周四我们高中四个女同学在洗浴中心小聚了一次。洗得好不好、吃的香不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可以毫无顾忌地畅聊、交流观点、放松心情。都是五十来岁的人了,没有什么比心情愉快更重要。除了我家孩子以外其他孩子都工作了,现在大家谈论的话题已经从学业、就业转向买房、结婚了。看来时期不同关注的主题就有不同。为什么同龄人喜欢在一起,就是因为当下面对的问题是一样的,需要相互交流、借鉴、解决。人这一辈子不闭眼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周五我请一位原来单位退休的X主任吃饭。我已经有两三年没和X姐聚聚了,尽管她没退休时,我俩在一个办公室(就我们俩人一屋),关系那是杠杠滴,总有说不完的知心话。06年X姐退休了,随后我也调到新单位,我们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甚至我们之间都没有微信,原来那么好的朋友不知不觉都快断了联系。我这个人有个缺点,就是不爱主动联系人,属于“被动型”社交人格。
暑假我在天津期间,X姐给我发来短信:“春天,你好,很久不见,很是想念。转眼我都退休十一年了,你也快加入这个行列了……上班就开始忙了吧,有时间聚聚唠唠嗑,很想念以前在一起工作的日子!……”看着这条短息我心里还是很酸的,我那职场曾经叱咤风云的X姐一晃已经是66岁的老人了。我回:“好的,我也很想你。我现在在天津呢,我加你微信,回去我联系你。”
中午我开车去X姐家门口接她,X姐非常吃惊,根本就想象不出我能开车姐她。因为我们在一起工作时,我是那样保守,不接受新鲜事物,除了工作好像对什么都没兴趣。X姐说:真没想到你老了还时尚一把,走在同龄人前面了。人也瘦了好多,显得年轻了。真是时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我拉着X姐去了哈西万达广场,X姐说:刚开业时来过一次,但没在这里吃过饭。我们姐俩聊了好多好多。X姐说:“虽然我妹妹比你大一岁,看外表比你得大好几岁不说,我跟她聊天都没有咱俩知心、痛快。我的俩个妹妹都是下岗工人,早早就退休了,我和她们没有多少共同语言。”吃完饭,X姐要接放学的孙女,我就开车给X姐送回去了。
回想我们在一起工作的那几年,是我进步最快的时期,因为X姐经常给我工作上的指导、帮助和鼓励。她虽然只是教导处的大主任,但她是一把手校长最得力的助手和心腹干将(当时我们学校还有三位副校长),大事小情尤其是棘手事校长都派她出面处理,最后都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我从X姐身上也学习了很多管理技巧和待人接物的方法,她既是我工作上的良师也是我生活中的益友。为此我对X姐是非常尊敬和崇拜的。
看过一篇文章写道:“绝大多数人都只能陪我们走过生命的一小段,然而在某个不经意间悄然离我们而去,我们也会在某些人的生活中选择淡去,就这样走走丢丢。最后理解自己的人越来越少,说不出的话越来越多。”这就是一个人走向晚年的真实现状吧。
曾有好几个人和我谈起她们家庭微信群的事,说:家里老人总发信息,但少有晚辈搭话,即使有搭话的人,也是出于礼貌应付一下。除了问候身体,吃好喝好保养好,没有和老人深聊的共同话题。晚辈们又都各自成群单聊去了。只有老人坚守在家庭群里,自言自语、自娱自乐地发些他们认为重要的信息或链接。
看来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家庭,带有普遍性。前些日子我远在兰州的85岁的二舅(退休前是高工,学习能力很强,手机等电子产品均玩得特别专业)给我们在哈市的亲属组成了一个20来人的微信群。刚开始还有几个侄男外女问好,搭话的,慢慢全都无声无息了,只有二舅一个人,一天转发数个链接。这里成了二舅的一个人的“道场”。而和二舅有共同语言的同龄健在的长辈亲属中,我大舅、我爸爸、我二姨、我三舅妈、我老姨全都七八十岁了,都不会玩微信。看来爱好和同龄人不接轨也孤单啊。
周六老公开车拉着我们姐仨去肇东看爸爸,爸爸总体表现还可以,就是要求马上回来,一天也不想在农村待了。说有病一年了,需要复查了,要求回来住院看病。理由很充分,我们答应了,让他等到十一以后,但爸爸说什么也不同意,必须三天之内就走。我们说,开学都很忙,尤其是妹妹不好请假,因为你住院需要有人护理,但爸爸还是坚决不同意等等,要不让老叔跟着回哈护理,爸爸还不同意,就这么任性。随后三个亲属(三个老太太)过来了,也跟着劝爸爸,让他再等等,爸爸仍然不同意,后来人家就走了。
最后姐姐好不容易劝说,爸爸才同意一周之内来接他住院去。姐姐问爸爸:出院后去哪?爸爸说:你们给我联系公寓,我不去XX(我妹妹)家。本来妹妹十月中旬搬新家,现在的家让爸爸去住,我们再给他找保姆,这个方案爸爸已经同意了。现在还没去就反悔了,又要去公寓。老叔说:去哪都是一个月新鲜,然后就不行了。嗨!就这种朝令夕改好折腾的人,你有什么办法呢?
爸爸的性格就是对现状不满意,就想改变,还不满意,再改变。他始终不明白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他的思维有问题。爸爸遇事一贯只向外找原因,从不向内反思自己的问题。本来应该很幸福的晚年,却弄得让家人疲惫、让自己痛苦。用一句当下时髦的话形容就是“相爱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