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龙猫》时,宫奇骏大师,已经是年近五十的中年大叔。
这位中年大叔,并不油腻,略带“少女控”,他用历经世事却不失天真的眼睛,刻画小萝莉,萌宠大龙猫。
于小细节处,注入他的大温柔,带我们领略欢快、简单的童年,帮我们找到现实生活的希望之光,带来治愈心灵的美妙功效。
01
无反派,无对抗性冲突情节,场景简单
“我无法制作那种杀掉反派的电影,虽然大家都爱看,可我做不出来。我认为孩子们在3、4岁时,只需要看《龙猫》就行了。这是一部非常单纯的影片。”
这就是宫奇骏自己对本片的评价。
从故事情节上来讲,影片从头到尾,可以叙述为:
小月和小梅姐妹俩,因为妈妈生病了,跟着爸爸一起搬家到了乡下,住在非常破旧的院子里。在那里,姐妹俩遇见龙猫多多洛。有一天小梅因为要找妈妈走丢了,小月在龙猫的帮助下,找到了妹妹,他们开心地期待着妈妈病愈回家。
非常生活化的情节,里面没有一个面目可憎、心怀叵测的反派。也没有一道道障碍和关卡,需要主角人物经过不懈努力去攻破。
场景相对简单,总共可以分成四个大场景: 每个场景围绕遇见多多洛的奇遇展开,我们甚至可以用“遇见多多洛”来命名本片。
宫奇骏,正是用这些简单的元素,构建了他所向往的单纯的“理想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明净之窗。
02
用细节刻画形象
《龙猫》,1988年4月16日在日本首映,吸引80万人次观看,而吉卜力的发行收入为590,000,000日元。
这样简单、轻松的影片,不只适合孩子们观看,也收获了一大批成年观众的好评。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中对人物形象细节的挖掘。
据说,宫崎骏最早设计的主人公是一个6岁左右的小女孩,但是最后宫崎骏决定把她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姐妹,一个已经大一点,12岁的姐姐小月,而另一个则需要照顾,5岁左右的妹妹小梅。
我们来分析一下影片中那些让人难忘的形象。
【妹妹小梅】
影片中对于妹妹小梅的细节刻画,写实至极:
学着姐姐的样子,满屋子疯跑,姐姐说什么,她就学什么。
对着天空看大树,忍不住阳光刺鼻打喷嚏。
在草地上学姐姐翻跟头,怎么翻也不翻不过来。
爸爸忙的时候,就在院子里四处搜索,各种新奇的小玩意。
任性时,哭花了的小脸,紧张时,泛着红晕的小脸,还有兴奋和委屈时,那张大得装满整个脸蛋的嘴巴。
如果仔细观察过五岁的孩子,你会发现,小梅身上那些特点,一点都没有动画的夸张。
我们也可以感觉出,宫奇骏在妹妹小梅这个人物塑造上,用墨更多,他更偏爱妹妹小梅这个形象,很多平常不易察觉的小细节,如若不是用心观察过,很难做到描摩细致。有了这些细节,那个可爱而又任性的孩子,欢脱地跳到我们眼前。
【多多洛】
影片中,对于多多洛的刻画,完全靠的是各种传神的动作。
大号,中号,还有小号龙猫,从始至终,除了初见小梅时,发出了类似“多多洛”的三个音节之外,再无任何台词。
那些打动人心时刻,也全部靠多多洛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细节来展现。比如:
与小梅第一次见面时,相互认识之后,多多长舒一口气,大肚子一点点瘪掉,沉沉睡去,人和自然精灵之间的信任让我们也轻轻放松了。
在公交站,小月伞下出现了一只挠痒的大爪子,憨态可掬。多多洛凝神盯着荷叶帽子,上面掉落的水珠一滴滴打到鼻子上。
拿到小月送给它的小伞不知所措,竟然拿反了。松树上滴下的水滴让多多洛过电般的兴奋,连身上的绒毛都在高频振动。
巨大凶猛的体形与呆萌憨傻的个性之间,形在了反差,给人极大的信任和安全感。
在《龙猫》上映多年以后,各种多多洛的毛绒抱枕,玩偶形状的床垫,也正是沿续了这种感觉,给人们以安慰。
【小男生勘太】
在配角的处理上,大师也没有掉以轻心。
邻家小男生勘太,小月一家刚搬来时,本来好奇的他试图了解状况,但小月欢快地与他打招呼时,他又慌乱的转过去身去,随便铲着草,连裤子上的补丁,大师也没放过。
勘太妈妈安排他送青团给小月一家,他拿着提饭篮子,倔强地离小月一米开外,伸长胳膊送出去,生怕与小女生有任何瓜葛。一个粗糙而又害羞的乡村小男生跃然眼前。
下雨了,小月和小梅没有伞,在破旧亭子里避雨时,勘太先是决意假装看不见,走过去,停下来,退回来,将伞递给小月。
小月犹豫着要不要接过伞,小男生只用了三个不同腔调的“嗯——”字,第一遍装作无所谓,带点小男生的自尊,第二遍霸气强势,带点小男生的威风,第三遍已败下阵来,自信全无,丢下雨伞和小月没问完的话,落慌而逃,边跑着,边蹦着高,掩饰不住的是,他这个年纪里对女孩子微妙的小情愫。
03
着力点:人与人之间的简单的关系——温暖的关怀
宫奇骏在影片里,借用爸爸的话,来表达他对现实的思考:
“好雄伟的树,一定是很早、很早以前就站在这里了。以前的人一定很温和……”
象征人们信仰的大树,一直都在,只是人们渐渐遗忘了,以前受这大树庇护的人们一定有着更具人情味的生活,更温和。
而导演,正是想在这影片中,找回那些失落的温情。
【亲情】
姐妹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照料,爸爸妈妈对姐妹俩童心的呵护,对于多多洛的事情,爸爸妈妈从来都没有粗暴的否认,打破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之心。妈妈在生病,生活中虽然有种种不便,全家人还是相互理解,从来没有无休止的抱怨和争吵。
【邻里之情】
新的邻居搬来,邻家婆婆过来帮忙打扫,送来热腾腾的饭食。
爸爸去学校时,邻家婆婆帮忙照看妹妹,妹妹走丢时,尽管人们忙了一天的农活,还是一起在池塘里寻找打捞,只因为池塘里有一只鞋子,看起来像是妹妹的。在确认不是之后,人们紧张之情才有所放松。邻里乡亲的关心,带给小月一家莫大的支持和安慰。
【人和自然的亲近之情】
爸爸对这片森林存有敬畏之情,带着孩子们去拜托森林之神的庇护,多多洛和小姐妹之间几次相遇,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暖画面展开在我们眼前。
04
在着力刻画这些温情关系的时候,宫奇骏大师并不刻意去美化生活:
破旧的院落里,散乱的杂物,已经腐烂的廊柱,还有满屋的灰尘,母亲生病给全家人带来的不便和伤痛,人们辛苦的在田间劳作,老人和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的生活并不顺遂人愿,也并不富足。
在野外祭拜的神像前面,写着“奉纳”的器物,翻倒在地,现实中的人们对于森林神明的信奉,在慢慢动摇和失落,传达出宫奇骏对此隐隐的担忧。
因此,他试图用森林里这些精灵形象的塑造,对以上这些情感的着力描写,为我们寻找面对残缺现实生活的积极正能量,重新建立起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方式。
简单的关系,温暖的关怀,不需要多大的力量,只需用孩子一样的纯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孩子一样的简单的方式去关怀和信任,就会收获更多面对困难时的力量,收获更多的希望。
宫奇骏大师在这部电影中,极力向我们描述他所认可的美好生活。
诚然在现实中,宫奇骏动画中的村落,更多是存在头脑想象中的理想国。但能在电影这短短90分钟的时间里,暂时屏蔽掉浮躁、喧嚣世界的信号,去体验一下影片中那单纯的世界,从电影中丝丝入扣的小细节中,体验导演从中流露出来的大温柔,这便是电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