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我反复看了四遍,我看那么多遍并不是我喜欢苦难,也不是我有喜欢看别人受苦难的变态心理。我之所以反复观看是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能反应底层农
民小人物的电影是少之又少。或许有的观者会说这部电影是为了苦难展示苦难,根本不能体现真正的农村生活。但是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我来说,这部影片基本上还原了农村风貌,虽然里面包含了电影制作的艺术手法。
接下来我要写的可能与这个电影创作、拍摄、完成以及上映的效果没有关系,我也不想褒奖或者批评这部影片,算不上是一篇影评。我只想把我心里最深处的想法写下来。
我和他们来自同一种贫穷,我和他们投入的是同一种不公。----贾樟柯
一个老实巴交心底善良的男主人公马有铁,一个小时候被打致残的女主人公曹桂英,命运的绳索把这两个社会底层的农民拉扯并捆绑到了一起。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命运让他们这两个边缘人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相濡以沫。马有铁和曹桂英能遇见彼此无疑是幸运的,让彼此的生命中迸发出对生活的渴望。经历了两次搬家拆家的他们,对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多么的渴望。终于,他们的房子在他们经过拉土、脱坯、砌墙等一系列的操作后盖了起来,他们孵化的小鸡仔也已经茁壮成长了起来。还养了一头猪,粮食也是大丰收,他们本以为可以一直这样幸福平淡的过下去。但是意外还是来了,曹桂英不幸落水淹死,马有铁很是伤心。在办理完曹桂英的丧事之后,马有铁也服毒自尽了。虽然影片最后暗示马有铁没有死,但是他和曹桂英的房子却被机器铲平了,我知道马有铁的希望没有了。
他们的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村的一户人家,这对夫妇双双残疾。小时候和妈妈在一起每次在村里碰到他们,总会热情的和我们打着招呼,这让我倍感亲切。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我们家有着他们同样的处境。不是说我们的身体有残疾,而是我们都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每天在生存边缘挣扎着。
他们比马有铁和曹桂英幸运,他们有三个孩子。虽说有了孩子就有了希望,但是他们的生活依旧过的凄惨无比。和马有铁与曹桂英一样,他们骨子里散发出淳朴善良,似乎他们这类人都是别人眼中本本分分的老实人。
在现如今这个越来越都市化的社会,苦难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虽然我不认同多吃苦就对自己有益处,因为我一直认为苦难就是苦难,苦难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我们应当时常怀着一颗悲悯之心感受我们周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