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非常幸运地聆听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华国栋老师关于《差异教学与课堂模式》的精彩讲座。华老师从差异教学的内涵、与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差别,以及差异教学的模式特点及流程操作要点等几个维度,为我们深度解读了差异教学博大精深的内涵,让我受益匪浅。
为了践行差异教学的本质,华老师特别强调差异教学要满足三点,一是差异教学要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包括个性间的差异和个体内的差异,每个学生个体发展水平不同,所以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二是差异教学力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真正以生为本;三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展。
华老师借助大量的实例为我们诠释了差异教学模式的流程和操作要素。第一个环节学生优化起点,调节差异。华老师强调学生已有知识准备会决定教学50%的效度,所以在学生准备不够时要及时的补救,这样为学习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可以通过谈话、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对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经验、阅历、能力等进行测查,教师分析认知所需知识、技能等,然后课前对学生进行测查评估,从中发现问题,补救铺垫,调节预案,设计认知冲突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做针对不同学生情感动机激发措施,华老师借鉴了凯勒动机模型,其中包括注意、切实性、信心、满意感四方面,力争让每位同学都能够具有学习的兴趣、乐趣、志趣,创设宽松氛围,教学内容的调整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构成挑战性。
特别是挖掘教学内容情感因素,激发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是众多方法当中的上策。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自主独学,呈现差异。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要预设梯度挑战目标,提供自主自学主题或选择菜单,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并且注重学法差异的指导。
平时在教学过程当中设置挑战性目标,这是我们觉得有些困惑的,华老师指导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也就是最接近不同水平学生发展区的目标,才构成挑战性。有困难的学生也应达到课标要求,但是教师要给予帮助和支持,包括梯度设计、提纲、图片、学具等等,水平好的学生就应该实现分析、综合、评价层次目标要求,优生也要注重拓展加深。比如数学方面可以从这八点入手考虑,进行能力拓展:(1)让学生解答一些涉及数学的深刻思想和方法的习题 ;(2)让学生用数学模型或代数关系表达事物间的联系;(3)让学生解决一些和数学有关的综合的实践问题;(4)让学生解答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思维巧妙的习题;(5)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道数学题;让学生能用多种方法检验答案;(6)让学生分析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总结规律,对自己的思路和解法做出统计分析;(7)让学生自己编制有一定难度的数学作业题和数学考题;(8)运用开展调查,并将结果绘制成图等。
第三个环节学生做到合作研讨,共享差异。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要找准教学的重点、关键,多法启思,异质合作探究,大组交流评价,教师更要画龙点睛的提升学生的认识。尤其是数学教学当中逻辑关系的内在结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法、策略之间的沟通与生长更是点拨的关键。
第四个环节学生巩固拓展,差异发展。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当堂弹性作业,互检作业,及时反馈评价,这里面采用的方式是异质合作,人人达标,跨组交流,通知同质拓展,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转化潜能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华老师在这里面就更加强调要针对潜能生落差的具体原因能够寻根问结,从而找到转化的措施,比如说如果是孩子学习方法上不当,我们就要适当给予指导,如可以让他们边学习边会做提纲,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归纳整理知识,能够用各种方法学会记忆学习知识点,真正对症下药,让孩子在学习上有法可依。
一天的讲座让我久久回味,我心中的几个疑问也迎刃而解,有几点收获:
1.挑战性目标设置因人而异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在数学教学中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践行这一理念,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就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设置与他们相匹配的学习目标,中等及以下学生达到课标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在思想方法提升与灵活运用、思维拓展与延伸、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编制综合性数学问题等方面要敢于尝试与挑战。如五年级下学期《折纸》一课,有能力学生就要用不同的方法说明算理,不仅仅满足于书中动手操作折纸的活动,还可以用分数的意义、数线等方法进行合情推理,思维由直观向抽象递进。还比如《“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一课,有能力学生要把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比较方法进行关联,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启发其他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扬优补潜。
2.数学逻辑关系架构一脉相承
数学教学之所以富有独特的魅力,就是因为其内在的联系让学生乐思其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学内容的思维生长点,让学生在思考的快乐中积极探索,知法明理中找关联。如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一)》一课,课始可以复习整数乘法计算和含义,在此基础上猜想分数乘法意义和算法如何,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可以折纸、画图,有能力学生可以推理,进而沟通两者的本质联系和区别,学生感到主动思考的快乐,潜移默化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反思关联,不同学生都有挑战学习的机会,学习成为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之旅。
3.异质合作和同质挑战相得益彰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常态的合作方式多数是异质合作,有能力学生经常充当帮扶的角色,如果一成不变让他们只是帮助别人提升自己,可能学生的学习潜能不能完全开发,适当的时候也需要异质合作与同质挑战相结合,有更多挑战思维的机会。如《分数除法(二)》有能力学生可以挑战计算乘除算式串或者自编除法算式探索除数变化引起商变化的规律,综合运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运算,同质分享思考结果,有能力学生得到能力提升。
4.潜能生帮扶措施澄思渺虑
以往针对潜能生更多的是关心和帮扶,针对知识技能指导居多,华老师针对学习方法的欠缺做了细致指导,诸如找重点、会记忆、会提问、善总结、失信心等对号入座,寻求多种方法提升潜能生的捷径,就如我上一篇提到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方法引擎,习惯护航,针对症结转化是关键,这利于学生后续成长。
实施差异教学也有十年之久,华老师针对上面的困顿之处指点迷津,让我心中迷惑之处释然,我会在实践中不断汲取精华,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学习中品尝成长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