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文明互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5世纪利玛窦穿儒服研四书,开创“西学东渐”而不改科学本真;21世纪中国援非医疗队用青蒿素救人时,也尊重当地传统疗法。
在以“文明互鉴中的自我与他者”为主题辩论赛中,正方认为:真正的互鉴是建立在对等尊重基础上的智慧对话。正如茶与咖啡可以在同一张餐桌上散发芬芳。
请根据上述材料,撰写辩论赛正方一辩陈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题意。材料里提到了利玛窦和援非医疗队的例子,说明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保持自身科学本真,又尊重当地传统。辩论的主题是“文明互鉴中的自我与他者”,正方的观点强调对等尊重和智慧对话。围绕这个核心,找到合适的论点和论据。
确定立意。正方一辩的陈词需要明确论点,结构清晰。可能需要从历史例子入手,说明对等尊重的重要性,然后分析智慧对话的意义,最后结合现实案例,强调这种互鉴带来的共赢。
考虑文体。辩论陈词需要有说服力,逻辑严密,同时要有一定的文采。可能需要引用名人名言、历史事件、文化符号等来增强说服力。标题方面,要简洁有力,比如“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之兴贵在互鉴”这样的对仗句,既点题又有文学性。
结构安排。开头部分引出主题,说明文明互鉴的重要性。中间分论点可以从历史、哲学、现实三个层面展开,每个论点用具体例子支撑,比如利玛窦、青蒿素、敦煌文化等。结尾部分总结升华,呼应主题。
注意:不要套作,例子要新颖,分析要深入。可能需要提到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伏尔泰受中国文化影响,敦煌的融合艺术,以及现代的“一带一路”等,这些都能展示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融合。确保不泄露个人信息,字数足够800字。检查是否有抄袭嫌疑,确保原创性。整合思考,形成一篇结构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的陈词。注意语言要符合辩论稿的特点,有气势,有感染力,同时逻辑严密,层层递进。
另外,要特别注意辩词的写作格式——有题目,有称呼,符合正方一辩的身份,用语得体。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之兴贵在互鉴
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
人类文明的星河中,茶与咖啡的香气交织,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思想辉映。当利玛窦身着儒服研读四书,当青蒿素与传统疗法共同守护非洲大地,人类在文明对话中始终遵循着这样的真理:真正的互鉴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以平等为舟楫,以尊重为罗盘,在智慧对话中寻找共生共荣的航道。
轴心时代的光芒早已昭示:文明的对话需要以平等为基石。当雅斯贝尔斯惊叹于东西方圣哲的同步觉醒时,他看到了不同文明在精神高地上的平等对话。孔子周游列国时“有教无类”的胸怀,佛陀在恒河岸边“众生平等”的觉悟,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认识你自己”的诘问,这些闪耀着人性之光的智慧,从未因地域与肤色产生价值的高下之分。正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飞天手持的箜篌与琵琶,既是丝绸之路上传来的异域乐器,更是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见证。
文明互鉴的深度,在于智慧对话中产生的精神共振。伏尔泰书房里悬挂的孔子画像,不仅是启蒙思想家对东方智慧的致敬,更是人类理性精神跨越时空的共鸣。朱熹"理一分殊"的哲学,与莱布尼茨“单子论”的思辨遥相呼应;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与康德"实践理性"的批判形成对话。这种超越地理界限的智慧交融,恰如茶叶在沸腾中舒展,咖啡在研磨中释放,不同的萃取方式最终都升华为令人沉醉的芬芳。
当文明对话升华为价值共创,人类才能真正收获互鉴的果实。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时,宝船满载瓷器与丝绸,却从未装载殖民与征服;传教士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既传播几何原理,也学习易经阴阳。今日“一带一路”上,中国工程师修建蒙内铁路时保留动物迁徙通道,埃及新首都建设中“沙漠玫瑰”的设计融合了伊斯兰几何美学。这些超越功利主义的文明实践,正是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最佳诠释。
站在人类文明的新航程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破除“文明冲突论”的迷思。当敦煌藏经洞的写本在数字技术中重获新生,当三星堆的青铜面具与古希腊雕塑在虚拟展厅相遇,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书写新的文明篇章。让我们以茶会友,以咖交心,在平等尊重的智慧对话中,共同绘制人类文明百花齐放的壮丽画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