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件事:在会议中学习

-桂山夜话(2025.10.16)

王阳明一生坚持一件事-致良知。结合实际,于我以及团队伙伴而言,需要将致良知具象化。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向书本学习,已成共识。还有向什么学习也非常重要,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呢?

比如,在会议上学习。每周三,学校都会召开教师例会,其实,每一次参会都是极好的学习,潜藏成长与提升的机会。如何做让可能真正转化为实际呢?以下便来谈一谈如何在会议中学习

身临其境学。首先,需要把自己代入情境,即身临其境学。怎么把自己代入呢?

带着问题学。可以借助问题,通过向自己提问和追问,结合个人实际增进对会议内容了解,形成将会议内容融入实践的自觉。

第一问:是什么?坐在会场上,对于主讲人所提到工作,首先要明白内容。比如新型优质小班制教学实验。它不是物理和空间意义上的小班,而是理念和质量上的小班,是要用小班的理念来向大班教学要效益,是高质量因材施教的努力求解。如果参加了会议,且主讲人也讲到了,但是,会后仍对上述内容一无所知,或者说没有更多认识,则说明自己作为学习者白白白错失了一次学习机会。实在可惜。

第二问:为什么?知道是什么,还不足以支撑从理念向行动的转变。为此,还需要追问为什么。仍以新型优质小班制教学实验为例。其推动与开展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与目标是什么?主讲者会讲到的要入耳入心。主讲者没有拓展开去的,也要主动探究。2023年-2025年,全市开展金陵好课堂行动,三年一个研究周期。从2025年开始,接续推出新型优质小班制教学实验。为此,后者是前者的迭代升级。主旨仍是聚焦课堂,向40分钟要效益,向学科要育人质量。那么,表达又为何从小班化转向了小班制呢?少子化社会悄然进入,学龄儿童人数减少是其重要宏观背景。面对这一变化,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提前思考,积极谋划应对良策。所以,新型优质小班制教学实验既是对课堂的坚守,也是立足课堂以教育力量破解发展迷局的主动探究与积极尝试。

第三问:怎么做?厘清上述意义之后,就是以每一位老师,每一个班级为载体的落实与回应。向高质量因材施教求解。如何求解?抓住关键。面向每一个,关注每一个。正视学习的差异化,体现指导的个性化,实现作业的多样化。有力借助分组合作、分层设计等手段,让更多孩子的思考在课堂上被听见、被看见,思维在课堂上能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得到锻炼和发展。改一个学科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单元一个周期的认知与判断为一节课一个周期,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得到启发与发展。

第四问:还有什么?从上而下的要求,服务对象为某个区域内所有同类型学校以及教师。但是,不同学校校情不同,不同班级生情不同,所以带来不同学校在落实要求的时候,具体做法也客观存在差异。满盘接受,不符合科学。创造创新才是对实际的负责,对规律的遵循。所以,最后还要想一想,同样的要求,落到个人以及所带班级、所教学科,该如何借力借智,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促立德树人,学科育人?

作为教师,学习是我们一辈子的修行。而学习的机会,身边触手可得。比如,教师例会就是重要机会。从现在开始,一起重视,务必善待。

--2025奶奶10月16日写于 桂山脚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