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办事途中,刻意高架大路下来,开进几条城中村。
一股混乱的味道随着混乱的街景扑面而来,瞬间觉得很温馨。找小道巷子瞎钻,数次差点车子卡住开不出来。不时遇到拆迁,加上阴雨靡靡,仅有种伤感的味道。
我是爱城中村的。
总看到有人拿国外的贫民窟跟国内的城中村类比,简直胡说八道。
我大学所在的舟山东路,一条七八米宽的破落小街,两边除了一批学校,就是蔡马、九十六亩头等城中村,那真是繁华的一逼,我在那夜夜笙歌紫醉金迷了四年,如今出来了十几年了,依旧止不住的思念。
当时有些同学到了大三大四,校外挣了钱,就搬出学校宿舍到城中村住。那是相当让人羡慕的。
后来我到广州实习的时候,和四五个大学同学合租一套2室小公寓,晚上排排挤在唯一一间有空调的卧室地上睡。广州当时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我一牛逼学长,单独一人租住在广州以暗黑、犯罪、肮脏闻名全国的城中村——冼村,把我羡慕得不行。出于对潮湿阴暗腥臭的变态迷恋,我便有空就窜进去城中村里逛。
虽然没住过,但城中村于我,是非常亲近的。所以就中国的城中村和国外的贫民窟的本质区别,我粗略说几点:
首先,基础设施不同。城中村有自来水、电力保障、网络齐全,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备,且都是钢筋水泥楼房。
其次,融入城市主流程度不同。城中村大多位于城市核心地带或次核心地带,这也是“城中村”这个名字的意义所在。当然,欧美贫民窟也有很多雄踞市中心,但和其它街区完全割裂,泾渭分明,难相往来。虽物理零距离,但心里距离就像地球到太阳般无法触达。城中村不仅出“村”即繁华街市,很多城中村自身就是繁华街市。超市水果店便利店餐厅咖啡店酒吧一应俱全。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城中村住的人除了底层劳动者,还有很多是大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白领等。如上所说,我读书和刚毕业那会,不少城中村的主力就是学生和职场新人。这跟国外贫民窟里都是无望的社会底层完全不同,城中村里相当比例的住户,都有着强烈的改变生活,攀升阶层的欲望和斗志。
再再次,城中村的屋主很大概率是城市化了的农民,收收租子就可以供养全家生活,有些地段好的一年租金远超中产阶级家庭。更别说拆迁后的赔偿,那是从此改变一个家族财富命运级别的机遇。
我上面讲的广州冼村,拆迁后成为现在中国三大CBD之一的珠江新城,摩天巨楼鳞次栉比,密度据说都超过陆家嘴了,堪称中国城建现代化的封面之一。当年的冼村业主们,估计都已过上了财富自由的生活。
而以我了解,这些绝非国外贫民窟的现状。但有些国外媒体和观察家喜欢把它们当做一类事,因此还很乐意看到有学者长期田野调查后描述出城中村的肮脏无奈绝望,以期符合自己的想象。
反过来,我们对其他国家的观察和看法,也会同样受到我们经验式先入为主的影响,进而无意识地去找寻符合自己认知的信息,甚至将原本客观中立的信息曲解成自己能够接受和认同的看法。
我们对彼此的了解,一直比我们自以为的要少得多。
(图片摄于杭州笕桥附近某城中村 )
【小溯】
1-100篇:101 | 一百斩(附目录)
102-200篇:201 | 无宇无宙二百斩(附目录)
210 | 老家半日(记号标错,这篇是211)
————————
无法随心所欲
毕竟世界不是我创造的
除了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