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减负增效”是多年来实施素质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双减,就是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课题研究的背景:
1、政策依据: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简称“双减”政策。政策提出要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学术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初,以马斯洛、罗杰斯、凯利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学观首先在美国兴起。纵观历史,我国自古提倡的儒学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无论是孔子的“有教无类”,董仲舒的“性三品”,魏晋的“玄学”,还是宋明理学所探讨的“礼”和“性”,都是关注“人”的本身。人本主义教学观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特点,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人本主义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主张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倡导学生个性化的自我评价。提倡情感化的师生关系。
课题研究的意义: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最主要的途径,而数学作为中学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类的学科,在双减教育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以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为了切实达到这一目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应该注重好课堂多个环节的运用,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构建高效课堂。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旨在落实双减政策,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探寻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目的!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减负增效”是多年来实施素质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减负不等于不要负担。学生只有在适度的负担和压力之下,其潜能才能得以激发、得以发展。“减负”减的是过重的心理负担。我们应该努力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展现生命的活力;应当在轻松的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具体举措包括: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等。
“双减”,就是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按时完成作业本该是再正常不过的教学活动。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学校为了追求片面的升学率,不断地加大作业量,而不对作业精挑细选。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很多学生只能无奈地去参加校外培训,疲于学校学习和校外培训的双重压力。这样的学习,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和娱乐时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伤害。因此,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显得势在必行。
在“双减”政策落地的2年来,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一步步地减轻。但“减”是手段,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才是这次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才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思考探究的问题。如何在减少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亟需我们解决的一大难题。
本课题主要针对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研究。我们尝试去探索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主体”,开展高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开出提质增效的课堂之“花”。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准备阶段
确定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包括:
1.探索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2.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3.加强教研团队建设,提升教研水平和教师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4.改革传统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2.实施阶段:制定研究方案,开展实践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实践情况调查);反思研究实践,总结研究经验;调整研究方法,继续实践研究;回顾研究实践,总结研究成果。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2.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采用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4.加强课堂互动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6.推行课外数学阅读、数学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建立自主学习平台和自主学习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和资源,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讲度和学习情况
结阶段(2023年11月—2024年8月):总结实践经验,撰写研究论文(理论性、指导性较强的课题研究论文);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023年11月15日---2024年8月20日,把研究结果整理为论文或专著发表,并鼓励参加研究的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
(共同进行,每人一篇研究成果)
2024年8月21日--2024年8月25日,整理结题报告。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形成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计划、实施、小结、实践、修改、完善等环节,围绕高效课堂进行积极探索,形成一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问题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少练精练的作业模式。探究,深化和完善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等不同课型的操作模式。研究制定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完善。连续探究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
研究的思路:(1)实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将学习看成一次胜利。(2)在实践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制造各种独立学习的机会,如何在充分尊重学生独立性的前提下鼓舞学生自主学习。(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自主学习活动之后,如何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评议,自我补救。
通过以上成果,做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情感方面先动起来,鼓舞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取。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呈现自我,展现自我,培育自我监控能力,培育学生把握整个自我学习过程。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通过搜集课题研究资料,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实践和理论的反复研究,和课题研究成果的准备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3、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和一份课题研究报告。
发表课题研究论文两篇,整理研究报告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