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我考上了西安的一所高校。
临近开学的时候,我想独自远行。虽然最远只去过离家30公里的运城,但我觉得18岁的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一个人出行应该不会有问题。可是父亲却执意要送我去学校,应该是对没有出过远门的我不放心。心里很有几分不以为然,但也只好如此。
九月初的一个后半夜,我和父亲从家乡的末等小站坐上了开往西安的慢车。那时候有很多见站就停的慢车,小地方的人出行很方便,而且行色比较从容。不像现在人们要出行必须到大一点的车站才能乘车,车站总是人满为患,行人也没有了过去的从容与悠闲。不过那时的火车也真的很慢,220公里的路程,竟然要走六个小时。
到了西安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九点多了。人困马乏地出了站来到站前广场,我便傻了眼了。广场上人挨人人挤人,真是人山人海。那时西安高校数量之多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又是扎堆儿的开学,到处都是打着横幅接新生的临时接待站,看得人直眼晕。我不知所措随着父亲一步一挪,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我们学校接待站时,已经饿得头昏眼花。
经过一番咨询,登记和等待后,乘坐学校接新生的大轿车来到与动物园毗邻的学校。
到校后又是办理各种手续,购买生活必需品。那时的计算机技术还是高高在上的尖端科技,还没有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办理各种手续都是手工登记,速度很慢,各个办理点都是等待办理的人。五十的父亲拖着肥胖的身躯,楼上楼下东奔西跑地为我办理各种手续。办完手续后,又带我去校外商店买好各种生活用品。真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接下来的几天,父亲帮我安顿好宿舍,买好饭票菜票,带我去食堂吃饭,使我很快熟悉了校园的生活。
九月的西安已是初秋季节。父亲回家的那天,秋雨霏霏,有几许凉意。打着新买的雨伞送父亲,在主教学楼外的一角,父亲停了下来,从贴身衣袋里掏出一个叠得很整齐的塑料包,一层层打开,里面是一小叠钱和粮票。父亲要将那钱和粮票全留给我,我不想全要,知道父亲一人支撑七口之家的不容易。但父亲说他已留够了买车票的钱,执意全留给了我。
寡言少语的父亲说,我走了,以后自己照顾好自己吧。坚决不让我把他送到校外,也不拿那把新买的伞。望着雨中父亲肥胖的背影,还有那只用了好多年的人造革提包,顿时雨水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三十年过去了,父亲去世整整十年了,我的儿子也参加工作了,但那个雨中的背影就像刀刻在心头,始终挥之不去。
二O一五年五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