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里有困惑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喜欢从书中寻求答案。尤其是《给教师的建议》几乎已经成为我的床头枕边的教育问题词典,感觉很多疑难问题都能够在这里找到终极的答案。
今天再次打开这本书与昨天的送课下乡活动有关。某位老师所说的教学特别困难、家长辅导不了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消散。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如何能改善这样的情况呢?
用苏老的话说就是:农业生产文明的迅猛增长已经大大走到农村精神生活的前面去了,从农村中学毕业出来的青年人有60%以上永远离开了农村而一去不复返。或者说是学校和成年人的劳动集体的智力生活不能满足青年的要求和需要的时候,农村青年是要离开或者想方设法离开农村的。简而言之,就是现在的农村优秀的青年已经到城市中去生活或者打工了,留守在家的都是在学校时期学生层面中智力和能力都稍微弱一些的,甚至有的村子只剩下老人和儿童了。这也就是某位老师所说的家长完全辅导不了英语学科的问题。
这样来看农村学校确实担负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因为它对农村的整个智力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我甚至会想既然家长辅导不了学生,那么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影响家长。在教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变得非常“有用”。从而这种在劳动中使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的欢乐能够刺激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而教学困难的问题主要是来自教师的教学方法依旧比较传统,关注知识和技能更多一些,文化思维素养方面的东西则少之又少。教师总是不舍得放开手,不敢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也就是越到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就更加困难,甚至没有了兴趣。当老师抓得越紧的时候,学生就越想逃。老师讲授越多的时候学生越不想听。
以上方法和想法与自己共勉,希望自己也要切实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而不是只对别人的课堂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