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少明
偶读沈复的《浮生六记》,感慨颇深。
沈复为清朝一落魄文人,早年娶表姐芸娘为妻。后沈家的家道中落,而早年间沈复和芸娘在一起的日子却是平淡中充满着甜蜜,艰苦中充满着幸福。
两人为了避暑,借居在风景宜人的乡下小院落,白日里榆阴下垂钓,夜晚则在月光下饮酒,听着房东老人讲着因果报应之事。房东坚决不收房租,芸娘亲手做鞋几双,房东才勉强收下。
虽然看似平淡的记述,却能感受到沈复对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光的回忆。芸娘心灵手巧,总是把旧书整理收集好,经常的摆放些插花,让平淡的生活充满着温馨;芸娘还有着诗情才气,曾做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诗句;芸娘又是豁达大度的,丈夫家的弟妹着急用首饰,芸娘就把自己的首饰送给她。
芸娘代替自己的婆婆给在外地的沈复和公公写信,后来婆婆怕芸娘表述不清,便自己写信。公公以为是芸娘自己不愿意写信,便责怪芸娘不够孝顺,芸娘却未争辩。
芸娘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在一次庙会中,便女扮男装的跟着沈复去游玩,而沈复外出游历,也经常的带着芸娘;在友人家借住的两年,经常的以文会友、以酒会友,甚或大家想到野外饮酒,无奈没法在野外饮食,芸娘便想出了办法,雇一卖馄饨的前往,所有食材都准备好,一众友人在野外作诗、饮酒、赏景,不亦乐乎,又都对芸娘的创意赞不绝口。
芸娘自知自己体弱多病,便为沈复寻一妾,名为憨娘的,无奈后憨娘弃约,成为他人之妾。
芸娘为此事旧病复发,而沈复却因为替熟人担保借二十金,熟人逃走,要债的整日上门,于是沈父便呵斥沈复的行为,并有意把他和芸娘赶出家,这和上次因为误会被赶出家,如出一辙。
无奈芸娘只能将自己的女儿嫁为他人的童养媳,儿子去做学徒。分手之时,年幼儿子哭喊着,芸娘去养病无法带着儿子,只能含痛离开。谁知这竟成了母子间的永别。
寄人篱下,终究不是滋味,而沈复的日子更加艰难困苦,沈复去找自己的姐夫借钱,却连姐夫的面也没见到。反而是自己以前帮助过的人,帮助了沈复。
芸娘的病在好了一段时间后,由于芸娘忘我的劳作,病情加重,芸娘去世时,身处异地他乡,无亲无友,儿女亦不在身边,孤灯残夜,沈复的心情是何等的悲怆。
芸娘虽未一普通女子,可她的豁朗大度、心灵手巧、才气诗情却也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无奈红颜薄命,芸娘在去世前,还在说着“来世”,来世也要再和沈复做夫妻,可人生哪有来世,就连芸娘的魂魄,沈复也没见着,剩下了朝思暮想的沈复。
读到此处,不觉的潸然泪下。
沈复在外漂泊,后儿子也竟离世。其后沈父去世,沈复的家人怕沈复争遗产,甚至并未告知他父亲去世的消息。人间的亲情、友情在利益面前竟然变得如此不堪。
沈复日夜的思念已经离开人间的芸娘和儿子,对人生也不报希望。于是到处的游历,可到处都有和自己朝夕相处二十三年的芸娘的印记。
后沈复便参悟道家的思想,逐渐的接受现实,开始注重养生之道,注重静心养心。
其人已逝,其事犹在。
一个落魄、懦弱的书生在世间的艰难求索,一个知性、才情的芸娘芳华过后,香消玉陨。
正应了文中的一首词: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什么楼龙风阁,说什么利索名缰。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古今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