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谷林复盘
1、情感。情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殊不知在孩子的“说不听原理”中,情感的分量比示范和讲道理都重要。作为老师或者是父母,我们不是把道理讲透,而是要把孩子的情绪照顾够。只有孩子情绪好了,学习才能更加有动力。我们要做“眼中有人,心中有爱,口中留德,脸上带笑”的老师,才能促使孩子们更好的学习。
2、闭环。在孩子们的学习中,从认知到行动到情感形成的闭环,让孩子在好感觉中去促使认知和行动的良好循环,会让孩子在学习中更有效。
3、教育给什么?是教知识?还是育人?
给孩子信心比给知识更重要。摧残信心的知识不给也罢。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给孩子们教知识,不在其过程中去教会他们增量的东西,存量东西总有一天会过时,孩子们如何应对未来的变化。因此,增量比存量更重要。
《从说教到赋能》谷林复盘
1、学习在对话中发生,八路对话。教学不仅仅老师的输入,还有内部的关联:联想和协商。当学生收到老师的输入后要沉淀后内部转化再输出。这就需要老师给孩子们“黄金两分钟”的留白,让孩子们自己整理如何将旧知和新知联系起来创造学习。
2、课堂中的五件事:听、说、问、答、评。听:需要老师深度聆听,了解学生的内外需求,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和状况。说:要激活孩子的五个脑区,立体表达。问:换种思维提问。答:老师没有权力直接给予孩子答案,而是要让孩子引发思考。评:赋能,拔高。从课堂这五件事中,老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要传递能量,做到“育人”的目标。
3、五个小孩。
“想象”是为了给孩子建构图像,将抽象的东西具体。比如冷词(系统)热词(书包)。
“逻辑”是我们左脑常用的第一二三排序。
“意义和觉察”是右脑的沉淀(留白)这三个小孩都属于认知。
“情感”便是感觉和体验,只有情感的流露才能让孩子们最容易被记住。
“动感”是需要借助孩子们的身体舞动起来。
只有让这五个小孩在课堂中反复抛球,形成认知,情感和行动的闭环,才能让孩子们的学习更有创造力,而不是消耗老师的能量。
《讲法》第一章
谷林复盘—思考题:
1. 觉察一下,你自己都有什么固有的信念,哪些是比较好的,哪些是对自己有伤害的?
我固有的信念:在孩子身上发现闪光点,并不断不强化它,发现孩子会越做越好。我们“萤火虫”班级的每个孩子需要用自己的光芒去照耀所有前行路上的同伴,一起去托起大大的梦想。
对自己有伤害的信念:当事情没有按照自己预想的去发展时,老是觉得是自己没做好,心灰意冷。
负转正:改变心态,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坚定自己的路走下去。
2. 课堂上我们怎么创造全脑学习的环境?怎么创造学习的好感觉?
课前,让孩子利用平板自主预习,借助八大图示梳理内容。课中,小组合作探讨难点、重点,在小组帮扶中一对一重点指导后进生,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拓展巩固练习,根据不同段的学生,推送相应的题型练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老师及时查看作业情况并做好评价。
3.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我们可以怎么通过三驾马车强化它,怎么让它养成好的习惯 (比如阅读)
阅读习惯养成:
亲子共读,班级共读,共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孩子自己组织交流共读的想法,思想的碰撞会让他们更加喜欢阅读。
4. 如果我们想削弱一个孩子不好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三驾马车弱化它?比如打游戏或看电视。
打游戏或看电视用三驾马车如何削弱?
首先,利用复流图让孩子知道看电视,打游戏的利与弊,好与坏。再次,讲解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孩子们走出误区。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感觉童年是那么的美好,而不是浪费在游戏上。(亲子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劳动实践,郊游等)
【刘爽】复盘
感悟:
1、信念系统+看见疗愈
任何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背后,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信念系统/行为模式。这个模式90%决定了人生.只有看见自己信念里有什么,去除负信念,改变才会发生。同样:学生错的每道题目背后都有他的逻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错误逻辑,学生才能进步。
2、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发生
改变什么?改变学生的思维逻辑,心智,行为,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不单纯是书本的知识的积累。
3、课堂有温度
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温度的?是学生通过课堂互动获得了好感觉,喜悦,开心等体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感受到:哇,我也可以自己探索知识,进而增加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兴趣。相比现在学生坐在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中被动被灌输来说,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学习力,是我们老师更应该保护的东西。所以,怎样把自己的课堂变得有温度,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老师的课堂设计能力就显得更重要了。
4.真知与情绪
读了这么多年书,一直以来认为真知就是从古至今人类智慧的结晶,拿来读,记住就可以了。从来不知道真知还跟情绪有关系的。知识只有与自己情绪产生共鸣,在行动中获得体验和验证,内化以后,才能称之为真知。
刘文霞复盘:
学不多重守
1、学。要想真正的学有所获,我们首先得有一个稳定的学习态!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一半,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抱有批判的态度,面对知识的输入。
2、不。不焦虑!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难题,但办法总比问题多,目前我们所进行的共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结成学习的共同体,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分享中共促成长。
3、多。多交流!今天读完讲法的第二章,对这一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建构主义教学策略中专门在第一条中提到学习在进行的对话中习得。只有多多交流我们才能对知识有更全面的理解。
4、重。重转化。理论学习再多,没有实践的应用,也是白学。尤其对我们老师来讲,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更多考虑的是我们的课堂应用,真正使学到的东西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5.守。守纪律。这是对自己的尊重!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及时完成作业,督促自我成长!期待看到大家的进步!
随风复盘:
关于第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固有信念?好的有什么?坏的对你有什么伤害?
1、认知
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坚持好的固有信念,对自己有伤害的固有信念进行调整。
2、能量的分配
一些固有信念体现在时间分配上,也可以说是能量分配,进行有效合理的优化组合,变伤害为受益。
3、潜意识
在很多情况下很多执念隐藏在潜意识中,要多和自己的潜意识对话,充分照顾好孩子学生或者自己的情绪。
4、尽最大努力去做,以目标为导向,却要更多专注于过程,不怕努力后的失败,怕的是我本来可以的遗憾。
5、留白
不管是课堂中的留白还是生活中的留白,都是给思维一个喘息的机会,换种思路,换个角度,避免固有信念的伤害。
6、我们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可能会成为他人或者学生的固有信念。
7新的信念的形成可能对应的是旧有信念的弱化。
8,固有信念都有两面性,好坏可以转化,关键还在于在行动中检验,去积累情感体验,不断调整认知,形成三驾马车的增量循环,信念也会高屋建瓴,用正向信念指导自己影响他人。
最后3253的结构化研讨很赞,节奏很棒,有思考,有分享,有讨论,有总结。
第二章
【孙巧玲丨复盘】:
今天听了雨心老师加餐《讲法》第二章后,我有3点感悟
1.自主建构: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我们可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熟悉的经验进行关联,这样主动建构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内化与理解。类比,举例是自主建构知识的常用方法。
2、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能让它具有力量。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主动去建构与使用知识,它可以增加知识的活性。
2、学习观:什么是好的学习。促进行为改变,让个体变得更好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找到相应的生活场景并活用它。所以,未来对于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是将学习置于于项目与问题场景中,让学生去面对一个个真实的问题,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王晓霞丨复盘】:
今天听了雨心老师加餐《讲法》第二章后,我有3点感悟
1、关键词1:世界是你感知的世界
感悟1:看到这句话,我突然想起了这些"你选择颓废,但没必要去嘲讽别人的努力,因为任何为梦想努力的人都值得尊重。你选择努力,但没有必要去嘲讽玩世不恭的人,因为他们还没有被生活逼到墙角。你喜欢法式大餐,但没有必要去嘲讽,在路边光着膀子喝扎啤撸串的人,因为别人的快乐,你不一定懂。”你感觉的世界对你而言是真实的,决定了你的幸福。
2、关键词2:折腾
感悟2:只有折腾过了,才能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只有折腾过了,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只有折腾过了,才能站在更高的地方。
2、关键词3:讲师的角色
感悟3:这段时间学了n6,跟着雨欣老师学着视觉笔记,我想对吴虹校长和雨心老师说的一句话"我只是你们工作中的匆匆过客,而你们却是我的人生转折”
【小言丨复盘】:
今天听了雨心老师加餐《讲法》第二章后,我有3点感悟
1、关键词1金字塔模型
感悟1雨心老师用金字塔模型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建构主义的四个层次,也让我们对实现建构主义的层层递进的方法一目了然。由此,我想到,也可以把这样的模型应用到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中,让金字塔模型帮助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学习策略,这样,备课时就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每一步该做什么,学生出现问题也能快速判断是哪一个环节没掌握好。
2、关键词2点到为止
感悟2课堂上,老师要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不要讲得太透,允许学生犯错后,自己总结出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键词3表现与成长
感悟3 课堂上,既要设置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的短时目标,又要立足未来,设置让学生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
【李春秀丨复盘】:
今天听了雨心老师加餐《讲法》第二章后,我有3点感悟
1、感知
世界是自己感知的世界。
课上的好不好,是由学生的自我感知说了算,而非教师。
学习的过程,要在体验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感知,知才是学的体现,发展成自己的版本是对知识真正掌握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课堂上要重点设计让学生表现自己版本的时间与活动,达到表现型目标。
2、折腾
收获都是自己折腾的结果。
疫情前,自己的教学到了瓶颈期,2020的一年我都在折腾自己,以后还要继续折腾下去!
我折腾的目的,是能够有让学生去折腾他自己的能力,什么时候我的课堂就剩下学生自己与同伴相互折腾了,我就成功了![偷笑]
3,吸收和转化
课堂要以问题和场景为主,学生应在体验中去觉察知识的不用,来源以及如何去应用;在应用中去折腾,吸收和转化;老师不应面面俱到,跳过体验,为了避免出错而讲的面面俱到,剥夺了学生感知生成的过程。
我特别喜欢“折腾”这个词!感谢雨鑫老师带着我们一起折腾。
第三章
【河北赵英丨复盘】:
今天听了雨心老师加餐《讲法》后,我有3点感悟
1、关键词1初心
感悟1 无论做什么事,初心非常重要!尤其做教育,走一段路,就要回头看一看,是否还在初心的路上。
2、关键词2甄别
感悟2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途径太多太多了,真真假假!保持自己的甄别力从而影响孩子们有甄别的意识非常重要!有甄别!有初心!就会自带清明!
2、关键词3 野蛮关联
感悟3 昨天听着老师课程时,看到一位同学的微信求助,他想学习了,但是乱乱的。这个孩子是我在线下时一直关注的男孩儿~用了好多方法,就是状态不在课堂,还有那么一点点高傲,无所谓的劲儿。上课不听作业不交家长也没有反馈,(这个班大多数都是这样麻木的状态,家长也非常无力,班主任在群里的消息也是回应的非常非常少)一时间,陷入僵局……一次课上,我忘了因为什么缘由打开了话匣子,聊了我的儿子高一叛逆的故事并且真诚的告诉孩子们我真实的心声:孩子们,老师现在唯一能做的是放手!不要那么急功近利,非得希望你听课非得希望你得高分!非得期待在我所认为的状态上!你的每一个情绪、行为背后都一定有你在那个当下特别合理的理由!真的,老师会时刻关注着你!还给你成长~经历的权利!你需要我时,我随时在,你随时招呼我!
没想到这样的野蛮关联后,孩子们的眼神儿中似乎有思考,听讲与作业的情况都有所好转,再然后,就很快疫情放假了啦。
上个周五是我的最后一节课!课上讲了一个知识点,没有按常规讲,而是从怎样能拿分会选择会判断的方法上讲的,线上互动也很踊跃,尤其是我邀请连麦了两名成绩特别差的孩子,他们竟然掌握了了那个点。昨晚的男孩我首先发给他上周五的习题图片,做法那个点,但男孩儿说报了网课,那节课虽然在电脑前,但无论如何还是不懂!我明白了:不是听不懂,而是那个“不行不懂”的念头一直挡在那!于是我去班级群招募讲师(不和他同班)[调皮]建了讲师学员群,十分钟就掌握了两个点!另外的一个点确实难,需要拆解为三个点,持续了一个小时我叫停了,因为孩子太疲惫了,困了时脑子是不动的。
今早孩子回看记录已经无师自通!
所以,我理解的野蛮关联是与当下的那个场域有关,不是备课备出来的!
五组 李春秀 复盘:
1,关键词:沉迷游戏
人之所以沉迷于游戏,是因为:
情感上,得到了成就感;
行动上,及时积极反馈;
认知上,有挑战性,激发征服欲;
三者相互促进,产生良好感觉,使之沉迷。
反观学习: 看到“学习”二字,当下你有什么感觉,逃离还是沉迷?
如果学习能和玩游戏一样了,这是何等幸福的事!
2,关键词:相信与热爱
你有没有用生命来热爱所教授的学科?
你有没有非常相信所教授的学科?
教师在上课时通过两条线在传递信息:
明线——传递知识;
暗线——传递能量;
如果自己都不热爱,都不相信,又怎能像学生传递热爱和能量?
我的反思:我的课堂上给学生传递了什么?最终能留给他们什么?我的课程有没有经过我的思考与整合,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诠释?是不断在迭代还是一成不变的?
课堂,应是在非常愉悦状态下,用生命在讲课,向学生传递着自己的热爱和相信,并点燃他们的热爱,让他们体验着灵魂的雀跃,感受心流,相信着世界因学习而变得美好,自己因改变而变的与众不同,目的是让他们的生命得以绽放,最终留给他们的是热爱生命的状态和传递的能量而带给他们的影响。
3,关键词: 对话
学习的目的是改变;
改变的最终实现途径是自我对话;
在课堂上,重要的不是讲了什么,说了什么,而是学生的意识中发生了什么?
要最大努力的去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吸收率和转化率。
自我对话,信息在意识与潜意识中不断地穿梭,反馈,提取,加工和迭代,将存量变成增量,建构新的知识框架!
在课堂上,要关注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尤其是学生的自我对话,让它真实的发生,并有时间得以表达。
【晴山雪莲丨复盘】:
今天听了雨心老师加餐《讲法》第二章后,我有3点感悟
1、引导学生将知识建构成他们自己的版本
学习新知是学生结合个人实际自己建构的过程,是新知和其已有旧知进行关联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建构成自己的版本,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新知,所有新知的获得是折腾的结果。
2、教给学生持续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起教授学生存量知识,我们更需要提升学生持续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提升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存量知识会过时,持续学习能力会让他们总能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让他们更容易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具有以上两种能力能让学生走的更远。
3、不要把知识讲的太透
如果教师把知识讲太透,就剥夺了学生通过践行或与其他同学碰撞获取新知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新建构,所以我们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晴山雪莲丨复盘】:
昨天天听了雨心老师加餐《讲法》后,我有3点感悟:
1、教学有两条线
教学包含两条线,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线是传递知识,暗线是赋能,赋能有时更重要。如果给与知识的同时耗能,这样的知识不给也罢。
2、教师应该是指挥家
好的教学不应该是老师一个人的独奏,而应该是教师和同学一起演奏的一场琴瑟和鸣的交响乐,教师应该充当指挥家,指挥每个学生都演奏出自己优美乐章,我们一直提倡因材施教,可能在雨鑫老师的教学理念下就能很好的实现了。
3、思维导图和可视化在听课笔记中的妙用
可视化笔记适合在听课过程中记,可以一边记录,一边实现知识转化;思维导图适合课后整理总笔记,可以看到整个课程全貌。以前总是想比较出哪个记录方式比较好,听完雨鑫老师的分享,明白了两个方式都很好,只是在不同场景下应该选择不同的记录方式。
【王晓霞丨复盘】:
今天听了雨心老师加餐《讲法》后,我有3点感悟
1、关键词1:热爱,双向流动
感悟1:我感觉这两个词是密不可分的,一个老师只有足够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其中,才能使"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总结: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双向流动,互动互赢。
2、关键词2:指向,宣言
感悟2:我感觉这两个词是可以交叉运用的。指示:当意识给潜意识一直持续地传递正能量(比如:我能行)时,潜意识就会坚持这个能量,使二合一,强烈到一定程度时,只是就变成了宣言。还可以理解为,先把宣言喊出来(比如说:我能行)然后这股能量持续不断的投入给潜意识,这股能量越来越强,越来越强迫使潜意识和意识合二为一,最终使宣言实现。
第四章
谷林复盘
1、角色。建构主义对老师的定义,老师是教练,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讨的过程,陪伴学生一起去探索真理。而不是驯兽一样的去刺激孩子养成一致的行为,也不是以教学为目的把重心放在内容本身上。
2、表达。有效的表达能够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作为老师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语音、语调以及肢体语言,才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有效调动学生潜意识的参与学习。
3、激情。课堂上老师最基本的状态首先是激情。如果老师在课堂中没有了激情,学生将会处在于一种应付状态。激情是感染力的源泉,只有持续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才会更加活跃。
第五章
1、关键词:注意力
感悟:有效课堂一定是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才是硬道理。回想自己的课堂,有时发现成绩好的孩子在发呆,那是因为知识点对他而言太简单了。对于后进生来说他是努力听却听不懂,那是因为知识太难。这就是雨心老师分析的两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有效的调动所有的孩子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都能专注的去完成学习任务,那么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流动的能量
让能量在“市场”充分流动,是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分享知识。只有让孩子们在参与分享中才能让思维活跃起来,让能量在不断的流动中去创造学习的价值。
3、场域
高质量的课堂场域可以提升课堂效果。老师的场意识和调频都是为了聚焦孩子们的注意力,时刻关注孩子的状态,当孩子注意力不聚焦的时候,需要老师及时调频,在孩子们注意力很聚焦时一定讲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中老师要充分照顾学生情绪与感受,注意回应学生的方式方法,不偏不倚的照顾好学生的情绪,只有让孩子有了好的感觉,才能让这个场域有足够的安全安,孩子们才能在轻松的场域中大胆的去分享,链接和创造。
1组 兰州 罗晓莉
2021.2.3 第六章分享复盘
1.听进去。课堂的效果如何,关键看学生投入多少注意力和精力,听进去了多少。听进去其实指的就是课堂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如何让学生多听进去一些,那老师就要好好设计自己的课程了。课堂也要留白,给学生复盘消化的时间。
2.认知负荷。三种认知负荷,我们最能把控的就是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现在提倡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这也是为了控制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搭个缓坡慢慢上,各有各的节奏。要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就需要我们改进教学方式,尽量让学习形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可视化,用最小的内存装最多的知识。当内在和外在的认知负荷都降低或者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学生就可以建立新知和旧知间的联系,组织和整合,形成连接认知负荷。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3.好氛围。一句很重要的话:越是态度类的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越重要。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好感觉。这两天陪小外甥女(5岁半)上英语和思维的AI课,她表现都不错呢。今天是姐姐陪着她上,嫌她动作慢,嫌她数字写的不好,各种吼和喊,孩子学习时状态就不好,因为心情不好,没有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好感觉。这个时候深深体会到了好感觉和好氛围对学习的重要性。
【5组 李春秀 | 复盘】
今天听了雨心老师分享,
1,关键字: 好场域
我对好场域的理解:
聆听者要约定做到以下几点:
关上自己的内话,即关上所有评判,看法和建议。
聚焦在发言者身上,关注他们所想,所需和所感。
相信他本来的样子就很好 相信他内在已经拥有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
相信他总会在当下做出最好的选择。
好场域,能够让人敢于分享自己的所想所感,因为他能得到的是相信,支持和力量,而非评判!
2, 好课堂
好课堂,一定有个好场域
好课堂,将学生的情绪照顾够,产生好感觉
好感觉,可以化解认知
好课堂,是学生敞开心扉,乐于分享,敢于折腾的课堂。
我的努力方向是: 如何设计打造好场域;如何设计课堂活动,才能让孩子敢于,勇于和乐于折腾。
3, ZPD 最近发展区
我的理解是,最近发展区是原有认知与新知之间相交的区域。
学习的目的是改变;
改变的衡量标准是吸收和转化;
吸收,是新知与原有认知发生联接;
转化,是新知与原有认知发生重组,建构新的框架;
我的努力方向是:
如何利用好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打造缓坡,合适的“脚手架”,如多角度看同一问题,内容可视化,黄金2分钟等
降低认知负荷,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和融合,从而为大脑整理出更多的空间。
第六章
收获
提问。好的问题是引发寻找答案的过程,一个好的问题是会引发深度思考,尤其通过问题能让学生自动自发去寻找答案,是有质量的问题,正如面对来访者,如果通过提问,让来访者自己找到努力与前行的方向,对于提问,也是我一直在努力修炼的问题,如何设计好的问题。
激活。通过可视化模型,建立学生的框架,帮助学生通过旧知激发新知。通过唤醒新知,去思考新知如何与旧知发生练习。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感觉新知没有那么难。时刻在课堂上做到三体脑的结合运用。好的学习活动会降低学习时间的,这就犹如磨刀不误砍柴工。
折腾。让学生分享,老师先聆听学生,而不是自己得得得的一直说,让学生利用可视化工具,多元重复,就像田老师说的,好的课堂都是折腾出来的。多种方式的折腾,会让学生对新知有更好的认识,更深的认识,从而让大脑的网络更发达,形成良好的体验。
及时反馈。让学生学完及时运用,运用了才会变成能力,如果不会运用的知识那就不是知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今后在教学中,每每学习新知识,我都尽量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来运用。
复盘:
听了雨心老师分享第六章的感悟:
1、五星教学法第一点是难点,教学设计一定要聚焦解决什么问题。清晰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性质,到底是知识类、技能类还是态度类,明确这一点,直接导致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更合适,也更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2、五星教学法第二点,激活旧知,就是唤醒旧知,是为了和新知建立联结,产生化学反应,形象地比喻为用旧知的酶来消化新知,以便更好地吸收转化。同时也是在降低认知负荷。
3、在五星教学法的过程里,要在认知层面纠偏,形成正确认知,用多种体系,框架,符号来不断提取知识,确保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在行为层面刻意练习,形成潜意识在自动反应;在情感层面,不断给予及时反馈,产生好感觉,让三驾马车跑出完美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