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到一篇在大陆引起热烈讨论的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这篇文章的震撼,让我深深回顾了这几年创业的历程,让我省思了一件事──我们是否真正用力地活着过?也不禁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阿里土话,「不难,要你干嘛?」
不管在哪,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抱怨,抱怨政府不好,抱怨环境不佳,工作的时候,说公司不够好,当老板的时候,说员工很夸张,其实不只台湾,抱怨应该就是人性的一部分。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最后有人成功,有人仍持续抱怨,有人即使没有成功、也停下抱怨;因为问题人人看得到,有人选择突破,有人选择妥协,有人选择不服但也毫无作为,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但选择突破的人,可能摔得遍体鳞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或许看起来有些愚蠢,但选择挑战的勇气也往往令人敬佩。
不难,要你干嘛?
难上加难
不只是国家级、世界级的问题,才是值得挑战的,其实在我们的工作里,也往往充满了许多难以突破的事情。在任何文化里,很多人觉得出钱就是大爷,自然造就客户想对外包商予取予求,挑一两个好客户简单,但如果又想要公司业务拓展,又想要持续收好客户,自然就有个天大的难题,就是平衡点该怎么抓?
每当同事或是合作夥伴来找我谈问题的时候,我当然很想告诉他,我有个超级好的解法,但实话是,如果有,我今天成就也应该不会仅止于此,所以每次我讲出来的答案,也只是我的猜测,运气很好的,猜测错误的机率还不算太大。但,随着事业变大,我发觉问题是越来越多,而且每个问题环环相扣,所以我越来越难为了第一线打仗的同仁给出最好的建议。
为了解决问题,最快的方法反而希望让对方告诉自己,他想怎么解决,然后我们尝试看看,因为即使是我给出的建议,也有可能会错,也都有代价,所以我从来不觉得做错事该归责于任何人,就像打棒球一样,打击率四成就已经是很好的打击者,工作上的成败,其实也是如此。
也因如此,我更希望的是,大家可以自己当打击者,自己试试看,即使失败了,自己会学会面对,成功了,那经验更是永生难忘,大家都成长后,我们碰面时讨论的就会是,下三步该怎么做,而不会是对方永远等着你下一步指令。
很庆幸的,我身边的工作者大多愿意自己挑战、自己尝试突破,但还是有很多人听完我讲这些,就会说「那是因为你是老板,所以你会这样想,最好凡事都有人帮你打点。可是我是执行者,谁又愿意来帮我忙呢?」如果你一直这样想,问题就难以解决了。
首先,这句话的第一个谬思,别以为老板就是顶天,身为一个老板要顾虑的,不只是客户,甚至有时候,还要满足投资人的想法,或是满足同事的需求;因此要更有策略地去管理每个群体,要有中心思想,绝对不是别人说一句话就做一件事情的简单思维。
还有个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事实,在创业的老板里面,九成以上,都是自己要身先士卒,自己下去执行。那他们又是怎么从执行者,变成一个思考架构的人呢?还原真相,就是边做边想,然后边想边找解法,最后逐一取得更多人的信任,不只客户、投资人,甚至员工,也会因为信任,而更愿意加入。
最后,也是重要关键,就是执行者怎么有机会变的更上一层呢?难道只有创业一路吗?肯定不一定的。巴菲特曾经说,「为你最仰慕的人工作」,他没说的是,不只是为他工作,将你的思绪直接地表达出来,去挑战出一个最佳的合作模式,而不是因为敬佩,就听命行事,渐渐将自己的想法具象化,才是那工作的重点。
need-to-insert-img
我们看到别人的状态,是结果不是过程,过程中心态的调整才是重点。
能力、资历绝对不是重点,态度才是
创业几年下来,我的同事都知道,我面试前通常不看履历的,当然,这个不见得是个好习惯,但我的看法是,履历写得漂亮的,只是态度中基本中的基本,而真正认真的人,讲个半小时的话,基本上就能大概知道。大多我遇到的人,对于自己要做什么,都还是模糊的,但是在面试前,把基础专案管理知识搞懂的,人数其实不少,单就这点,就能知道,大多数人是认真的, 但认真绝对不是唯一需要的态度 。
在面试过程,我常常会问些虚无缥缈的事,就像问问对方十年后想干嘛,大多数人我相信是没想过的,我问这问题的目的,只是想知道一个人会不会用不同的方法去面对一个从没想过的问题,还是一直用同样的方法去面对问题。爱因斯坦也说过,「疯子,就是指重复做同样的事情还期待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但我遇过许多人,总是用同样的方法一再面对眼前的事,但却期待问题被解决。
台湾大多数人面对工作的态度是「因为我会什么,所以我做什么;而我希望找寻的,是我想做什么,而我把什么搞懂、搞会」,其实这两者本来就没有对错,但在我的感觉上,东方思维大多是从书本里学习出来的,所以当书里说出来的定律,告诉你该往哪个方向走,自然人就会朝向哪个方向。但西方思维许多是从哲学思想而来,所以问出好的问题,根据追寻答案去走,最后成就就在追寻答案的过程,就会有所获得。
这两种方法当然没有谁对谁错,重点是在何处用什么方法,早期台湾之所以硬体产业强悍,就是因为大家可以照着公司策略统一方向出力,才能将效率发挥到最高。 反过来,到了软体的时代,需要大家独立思考的比例变高了,很多做产品的人,需要有思想,如果没有,变成听命行事,做事就会很侷限,自然就会很慢 ;光思想的方向就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差异,能力还会是最重要的因素吗?
把你的态度调好,面对问题吧
让我们回到「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这篇文章,为何我会如此震撼,因为在我们的人生中,环境本来就是我们单一一个人难以改变的事实。
但不管环境如何恶劣,停止抱怨,面对它,想出办法解决它,文中的主角让我看到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却是人生最难的事。更是我在过去七年创业过程中,看到的事实。
台湾真的是个好的创业环境吗?有好、有坏。但我知道,任何品牌,想要从零开始,谈何容易。因此,我看过许多从大企业离开、自己出来开公司的创办人,最困难的,就是面对将天使光环拿掉的事实,有些人选择突破,有些人选择抱怨;在大企业,很多因为公司名气,是抢着跟你做生意,但开了新公司,虽然交情还在,但真要谈成一个合作,大家都要认同,少了公司名气就较难达成,需要走下神坛从零开始,要能放下总是不容易,古人不也说过,「由奢入俭难」。
不要因为觉得自己过往的成就,而让自己失去那些一步一步踏实的本质,这篇文章的故事在我们生活中也常上演,到了聚会,大家在比的,是领的薪水、公司被投资的数字、营业额是多少、公司员工有多少,却忘记了自己被人信赖的本质, 是把事情做好、负责的态度、将问题穿透的信心、诚信,那比所有的数据,更值得骄傲。 只是这些本质,只在每一个工作的环节,才看得出。
还记得有一天,我遇到一个新的客户,我们聊了许久,他想找我们长期合作,而他的一段话,让我打定决心一定要把公司做好,「专业的夥伴,要花大钱找,多的不得了,但我现在不可能花上那么多钱,而且即使我花很多钱,肯定有人能花更多钱挖走他,所以找到一个文化合适,有成长目标,把事情能负责起来,持续解决问题的合作夥伴,那比任何专业都重要;对比那些只是把专业挂在口上,凡事要求合理的合作夥伴,只会让凡事都变得很卡,能力是可以后天塑造的,而态度,才是长期来看,决定成败的关键。」
其实,人生与新创公司没什么两样,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都很困难。但,不难,要你干嘛?
作者:薇薇安是小仙女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afaf3e029ca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