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7年,南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这年的中秋,七十一岁的苏州画家张宏与一帮朋友出城到虎丘游玩,乘兴而归经过阊门时遇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在堵船过程中,作为职业画家的张宏拿起手边的空白扇面,画下了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阊关舟阻图》。
袁尚统也是一位苏州知名画家,他在之前一年1646年(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也画了一幅很相似的画,他自己在画面上提“晓关舟挤”,但是并未在画面上提及所画就是姑苏城的阊门。不过我们对比张宏的《阊关舟阻图》不难看出,袁尚统所画《晓关舟挤图》中的城门就是阊门。
阊门是苏州最著名的城门,是苏州的西门,也是由姑苏往返虎丘的必经之路,是明清苏州的标志。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南便意味着繁华,苏州便是江南八府里面的执牛耳者,阊门象征着苏州,是大都会生活的写照。
交通堵塞是现代人遇到的难题:上下班高峰容易堵塞、上下学容易堵塞,但袁张二人所画的阊门堵塞是几百年前阊门的常态吗?其实不然。1734年(清雍正十年)苏州桃花坞的木版画《姑苏阊门图》、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苏州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都有阊门的身影,不过里面的阊门都是井井有条、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而袁张二人所画的阊门堵塞是有具体时间——中秋节。明代以降,苏州人在中秋有“赛唱”的传统,就是每年中秋,姑苏城外的虎丘都会举行昆曲演唱大会,当时的“网红”都会去表演,几乎全苏州及邻近的市镇百姓都会去观看,有品位的人甚至会待到半夜才离开(昆曲高雅,台词多典故)。张岱也写过《虎丘中秋夜》。张宏在1647年中秋夜所遇到的堵塞像极了现代人看完演唱会出停车场的情形。
不过我们在袁张二人的图中并没有看出当时苏州城的繁华,我们看到的是无序,甚至萧条。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一直实行“两京”制度,所以很快弘光政权在南京建立,史称南明。1645年,清兵南下,五月二十五日苏州投降。闰六月十一日清廷一纸剃发令,压抑已久的反清意识在江南爆发。闰六月十三,起义军攻占苏州,放火烧毁清廷在苏州办公的场所,不过起义军很快被镇压,昆山之后被清兵屠城。这就不难理解,苏州降清一两年之后的阊门为何如此无序、萧条。
不论是袁尚统的《晓关舟挤图》,还是张宏的《阊关舟阻图》,带给人的感受就是:在改朝换代之际,一个无序的大都会。
拥堵的阊门,体现的不是繁华,而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