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过年了,中国社会有个特点就是,好多人都会讨论别人的家事,比如谁谁谁结婚啦,谁谁生小孩啦,谁谁买房子啦,谁家孩子跟谁在一起啦又分啦。如果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没有结婚,父母就会有很大的压力,他们就会把这份压力转借给孩子身上。
尤其是过年时候,走亲访友,不论孩子是在老家还是在外地,父母只要有机会就催促,而且是拼命催促,甚至发动七大姑八大姨给孩子介绍对象。
有的父母忍受自己孩子不结婚年龄的上限是19岁,在农村很多地方,16岁就应该结婚了。在城市里一般的父母会允许孩子拖到二十七八岁。然后在孩子上学的时候禁止恋爱,一毕业就催促恋爱。想想孩子在学校遇到的资源很多啊,到了社会上,如果只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他们遇到的资源是有限的。
父母们一方面在孩子上学的时候不允许谈恋爱,一方面又在孩子毕业一样催促恋爱结婚,仿佛就像种子不断被输入生长激素那样,可是感情是催熟的吗?
那么当父母对孩子对恋爱和婚姻的进展感到失望时,他们连走亲访友都觉得害臊,在小区碰到熟人都会唉声叹气,别人家孩子都有孩子了,自己家孩子八字还没一撇呢!
我们都还记得几年前在上海人民公园的相亲角活跃着一大群为子女婚姻和爱情操碎了心的父母。
然后呢,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有很多年轻人因为父母压力,因为年龄压力而被迫选择结婚,但是一旦结婚后,才发现很多事情在事先都没有谈妥。
比如一对年轻男女,一个是大学期间谈过恋爱,毕业时分手了,另一个则从来都没有谈过恋爱,大家想一想这样一对年轻人在一起,不会有矛盾吗?但是两个人都经过反复相亲,真的是累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感到心力交瘁,于是他们决定就这样过吧,抓紧结婚。
可是呢,他们在装修房子时发现了彼此的价值观不合,一个走精简路线,一个走奢华路线,但是为了结婚这些标准都是小事嘛!可是越来越往后男方发现,女方命令男方的工资卡和奖金卡通通上交给她,否则就不同房。而男方在以前都是给他妈妈,于是他们俩因为有这个分歧,晚上的时候都是各回各自父母家吃饭,回到他们的小窝也是分床睡。
类似这样的问题其实很不少见的,那些在大学谈恋爱时很浪漫,等到结婚时才发现,他们需要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没有涉及一些经济利益的考虑啊,比如买车,买房,等等。当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差异时,渐渐有想分开的念头。
怕是什么地方呢?他们虽然一直存在差异,但是毕竟最好的青春已经互相陪伴了,那么还在一起过吧。可是呢,问题的恶化不会随着时间的拉长而有改变。过了几年,有了孩子,又会蹦出更多的问题,于是父母就协商,等他们的孩子上了大学再离婚吧,可是起初存在的问题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轻,于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双方还有孩子过得并不快乐。
大家想想,尤其是作为父母,想想,你们这样逼孩子趁早结婚,会不会有后遗症呢?孩子有为自己幸福作决定的责任,一切交给孩子自己去办吧。你是希望为了现在的面子而使得孩子将来婚姻不幸福而离婚遭人诟病,还是希望孩子快快乐乐就好呢?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