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晴转雨。《教育漫话》读书笔记,49/203.
经过一个周末紧张的学习,加上今天上午坐4个小时大巴,下午连续三节课,坐在电脑前码字的我也是深感疲倦。翻看着ipad里曾经的照片,感触良多。他,对于我,是爱人,是伴侣。溶于骨髓、流于血肉。曾经的甜蜜怎能轻易忘掉,一直以为自己不爱了,爱哪有这么容易说不爱就不爱?放不下却又不能继续的爱是痛苦的。
德育的具体意见,作者分了二十小节写的,今天暂且看了第一个-----对儿童管教的方法、措施。洛克在“及早管教的意义与亲子关系里”就强调,在儿童时期,父母亲应该树立一定威信,让孩子服从于你,而等孩子大了,就该温和点,像朋友似知己。作者认为,在对于孩子的教育时,不管是惩罚还是奖赏,都要处理的非常小心。惩罚,如果孩子在“接受处罚时若对犯错误的羞愧心理不比惧怕痛苦的心情来的重,那么这种惩罚便乏善可陈”,而且“惩罚措施自然会使教师极力使儿童去爱好的事物反而遭到儿童的厌恶。”确实深有体会,去年期末临近,总有几个男孩子调皮捣蛋异常,常常也忍不住想去惩罚他们,偶尔让他们站桩(已经是体罚),效果并不好,本意是想让他们认真好好学习,结果反而会使学生更加厌恶学习。“所以,我们若想使儿童变成明智。贤良、机灵的人,将鞭挞及其他奴隶性的、肉体的惩罚运用于他们的教育中,不是合适的方法;只有在万不得已的场合与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使用。(p41)”当然,关于奖励,用儿童喜欢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博取他们的欢心,也应小心避免。乱使用奖励与惩罚,会使孩子同样失去德行。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一面刚收起了鞭挞,同时又开始宠溺,满足孩子的某种需求。作者建议“一旦生气,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惩罚之后,他们就不应该立刻从体罚的威慑中抽身而退,而应该设法克服困难,恢复子女原有的美德,一直要等到子女改悔,比平时表现更好,并补偿了所犯的错误,才与之完全妥协。”并且,作者建议,在孩子犯有过失时,应当背着别人私下进行,这样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会愈加珍惜;而至于儿童应受赞扬时,则应当着众人去表扬,则奖励的意义就要翻番。以及规则应该少定,一旦制定,就要言出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