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饼子
我们这里有一道菜叫咸鱼饼子,咸鱼与饼子组合到一起,成就了一道美味。
我们这一代人是吃饼子长大的,童年的记忆里全是饼子,饼子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
那个年代除了过年过节,平日里吃的都是饼子,所以小时候特别喜欢过节,过节可以不用吃饼子。
那时的饼子是纯玉米面,玉米面用开水烫一下,加点小苏打,烀到烧热的锅上(饼子只有锅热了才能贴住,否则就会滑到锅底的水里,水泡过的饼子特别难吃,有的为避免锅不热贴不住,就在锅底放一个漏盆挡一下),贴上饼子后灶里的火应该均匀烧,不能烧在一个位置,避免把饼子的底部烧糊,刚烀的饼子靠近锅的位置有一层疙砸,这层疙砸有点像锅巴酥脆焦香,第二顿熥了以后就变软失去了酥脆焦香的口感,但第一顿不能把底部全部抠掉,因为没有底部的疙砸,熥的时候吸收了水蒸气会很难吃,所以刚烀的饼子的疙砸只能吃几个抠几个,不能全部抠下来。
小时候不仅要吃饼子,而且大多数时间还要吃咸菜,那时交通不便,偶尔能吃到蒸的小干杂鱼或者虾酱,当时有个顺口溜:“臭鱼烂虾毕郭老家,毕郭吃不了送到栖霞。”毕郭与栖霞交界,毕郭离海边有七八十公里,而栖霞离海更远,所以那个年代海鲜很少运过去,只有咸鱼和虾酱,咸鱼、虾酱与饼子搭配那绝对是美味。
听婆婆讲那时给上山干活的男人送饭,蒸一碗咸鱼,等干活的吃完拿回家鱼身吃完了,就剩下鱼头了,婆婆只能就着吃剩下的鱼头吃。
现在人们吃的饼子是改良版的,玉米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再加白面或者是豆面、鸡蛋,这样饼子松软可口,这样的饼子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吃,有的人还是不吃,搭配的咸鱼也不再是小杂鱼,而是一卤鲜的鲅鱼或者鲈鱼。
婆婆把脚扭伤了,上次给她包的包子,这次做个咸鱼饼子。
我做的饼子白面与玉米面的比例是1:1,玉米面用开水烫一下,不烫手后倒入酵母和白糖,再加入白面,用温水和成大面絮,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发到两倍大,把手放到水里蘸湿,揉搓排气,把面团成团,放到锅里,把咸鲅鱼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加入葱、姜、几粒花椒、一个八角、辣椒(不吃辣的可以不放)与饼子一起大火烧开后蒸18分钟关火,五分钟后开锅饼子就做好了。
出锅后拿了两个饼子,又装了几块鱼让丈夫给公婆送了过去。
今天面软了,饼子都挤变行了,如果没有玉米皮隔着恐怕就粘到一起了,模样是丑点,但口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