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回,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七十二贤之首。孔子说, 我跟颜回说上一整天的话。他一句对答都没有,只是听,也不提问,像是很愚笨的样子。私自独处的时候,都遵循和依照孔子所言之道。原来颜回也不傻呀!
学习的本质,是一种行动反射,不是知识记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这是孔子讲观察一个人人品性格的方法,视、观、察三重递进。视其所以,就是观察他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观察他的行为动机和居心。观其所由,这是观察他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做这事。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行为偏好和心术、性格。察其所安,他做这件事心里是否情愿。人焉廋哉?经过了三层递进来观察他,他怎么隐藏得了呢?
孔子说的话很深刻,我们可以先用来观察自己:做一件事,做一个决定,问自己四个问题:
1.是好事还是坏事?
2.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3.用什么方式去做?激进还是温和?
4.去做的时候,自己心情如何?是心甘情愿?还是勉强自己,不得不为之?
这四个问题自己认真回答了,就不至于自欺。不自欺,就不会欺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朱熹注解顺,故是旧所闻,新是今所得。不断温习以前知道的、经历过、学过的东西,而不断有新的心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无穷”,就真正学到了,而且能变化,能运用,这就可以当老师了。
张居正说,天下之义理无穷,你仅仅靠背诵记得,那真正学到懂得的又有多少?读过的书,听过的讲论,都要时时回过头去温习,反复玩味,这样既不至于遗忘,又能不断有新的体会。当时没体会到的,也慢慢体会过来,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别人来问的,便能与之应答而不竭。有疑惑的,便与之剖析而无遗,这不就可以做老师了吗?
什么叫新东西?新东西不是你没听说过的,而是你听过很多遍,却从来没体会到的,不断回过头去温习,不断地在实践中观照,反之于心,这才叫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