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医兔”
陈先生患二型糖尿病大约 10 年,平常没有在家监测血糖,问起各种数据,也是一问三不知。
这次女儿陪同下来到门诊,女儿前阵子发现父亲走路有点怪,脚肿肿的,还有小伤口,隔了几天后再看,伤口的边边已经有点变黑了」。
至于怎么受伤的,陈先生说:「大概是抓的吧!我也不知道。」
01
在女儿与护士的帮忙下,脱下凉鞋,打开覆盖的纱布。纱布一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约 3 公分的伤口。
边缘发黑,但是在伤口的外围是有点泛白的皮肤,更外围的部分,则是又红又肿的脚。
泛白的部分摸起来偏软,而红肿的地方触手却是冷冰冰的,让人看了也忍不住心里一凉。
「你好,你的这个伤口看起来虽然没有很大,但是摸起来里面已经化脓了,所以这里白白的。我建议你等一下就去办住院,接受后续的检查跟治疗。」
「哪有那么严重,我有糖尿病,伤口会比较慢好是正常的,你开个药给我回去自己擦就会好了啦!」
病人一脸不在乎的语气为自己辩护,完全无视旁人的忧心忡忡。
02
虽然「糖尿病病人的伤口会好的比较慢」已经是一个普遍的认知。
但糖尿病足部溃疡的难以控制,也有部分严重到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溃疡之所以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起因常常是初期没有控制好糖尿病。
而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就开始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并发症。
包括会让我们容易忽略易造成伤口的神经病变,以及影响伤口愈合的周围血管病变;
加上血糖控制不好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而诱发感染,最后诱发糖尿病足。
因为神经病变的关系,许多病人并不会感觉到疼痛,加上疾病的初期感染尚未蔓延至全身,所以没有出现发烧等症状,更让许多糖尿病足部感染的患者觉得「会比较慢好是正常」。
直到症状变严重或是身边的家人发现,才半推半就的被带来医院。
而这个时候伤口可能已经蔓延数周甚至数月,让感染肆虐了这么久,往往让医生感到相当棘手。
糖尿病足部感染是许多合并症「如神经病变与周围血管病变」累积的后果,往往容易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
如中风、冠心病或是糖尿病肾病变,会增加治疗的难度。
慢性伤口感染经过一段时间,可能从原本的局部感染慢慢扩散,开始出现伤口分泌物增多或是皮下脓肿。
严重的话,也可能往更深处侵犯到骨头,变成需要治疗更久的慢性骨髓炎。
除此之外,足部感染的时间往往长达数周,感染的菌种更是复杂难以预测。
从皮肤感染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到毒性较为猛烈的革兰氏阴性菌「如:绿脓杆菌」,甚至是会让伤口散发腐败恶臭的厌氧菌。
所以面对这样复杂感染的伤口,当然不是「开个药回去自己擦就好了」这么简单!
为了不影响您的阅读,医兔公众号很少配图。这次为了增加大家的印象,配上 1 张临床上需要截肢的糖尿病足的照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
图片来源:合作医院
03
糖尿病足感染的治疗,会因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如果是轻微感染,外观红肿的范围小于 2 公分且足部血液循环正常,在门诊可通过适合的换药方式或服用口服抗生素得到改善。
但如果感染严重导致产生许多分泌物、或红肿范围扩大,甚至出现全身性感染的症状,
如:发烧、心跳过快、呼吸短促等,此时就需要住院接受治疗。
治疗的方式除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之外,也需通过外科医师通过手术清创的方式把已经坏死的组织移除,
同时采取样本做细菌培养,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
糖尿病足部感染的严重度,往往会因为轻视而被低估,并不是有糖尿病,伤口就理所当然的视同一般人一样。
因为疾病的表现通常跟一般感染相比也比较不典型,建议还是需要有经验的内分泌科医师评估。
如果病人同时合并有周围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建议在住院中尽快处理。
所以严重糖尿病足感染的病人,常常需要数周甚至数个月的治疗才能出院。
糖尿病足部感染是一个容易被忽略及低估的敌人,病人往往不会有发烧或是疼痛等急性症状,因而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所以除了平时控制好自己的血糖之外,也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足部保养,检查有无足部变形或是伤口的形成,这才是重要的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