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
陈玉增,厦门大学EMBA2011上海春季班,路越(上海)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企业名片
路越体育,是一家专业从事马拉松赛事运营、马拉松培训指导以及跑步装备供应的公司,致力于为马拉松爱好者提供科学的训练服务,并搭建优秀的参赛及服务平台。
路越体育旗下有“98跑”、“野跑帮商城”和“长路之越系列赛事”三大品牌。作为拥有先进理念和丰富组织经验的文化体育赛事公司,路越体育集合资源、汇聚众智,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业务已广泛分布于上海、北京、浙江、福建、湖北、江苏、山东、广东等区域。
见到陈玉增的时候,是他刚刚参加完极地长征南极站的比赛,在这次比赛中,他跟厦门大学EMBA校友获得了团体冠军。这是世界上最具有挑战性的越野赛——极地长征中的一站。这项赛事于2002年开始运作,每年有4固定站点赛事,分别在全球极热、极燥、极寒和多风的赛地举办,中国新疆的戈壁是每年度必有的一站。每场比赛要求选手在自带设备和食物,组委会仅提供饮用水和帐篷的条件下,参赛队员7天内要完成250公里越野挑战,对于选手来说是生理和心理的巨大考验。如果想要参加南极站的比赛(The
Last Desert Antarctica),更是必须要完成其他3站中的2站才具备参赛的资格。
陈玉增原本是一家通信公司的高管,他为何会如此热衷于跑步,又是为何会摇身一变成为体育赛事的组织者,这背后又有怎么样的故事?
从一个“小我”变成一个“大我”
从2013年在厦门开始了第一次马拉松,陈玉增到目前已经参加过近30场的国际马拉松赛,其他的越野挑战赛、半程马拉松比赛更是不胜枚举。他代表厦门大学EMBA连续参加了4届玄奘之路商学院的戈壁挑战赛,从戈8的A队成员,到戈9的B队成员,再到戈10的志愿者,直到戈11的公益大使。陈玉增说,“我从刚开始的自己快速奔跑,到陪伴校友跑步,然后,陪伴更多的人,从一个‘小我’变成一个‘大我’。我的角色也渐渐从仅代表厦门大学去竞技的参赛者转变成为为全球50多家商学院的参赛者服务的一名大使。在这个转变当中,帮助别人就像从一个点到一个面的过程中,会有推波助澜的影响,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的内心也体会到莫大的的幸福。特别是跟那些新晋的戈友交流和切磋,每次都能让我反思、反省,帮助自己提高觉悟、修正思想。”
陈玉增是马拉松、越野赛的“热衷”爱好者,经历过多次“用脚步丈量地球”的行动之后,他从中感悟出“这看似一样都是在跑步,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他说,“马拉松讲究的是个人的能力,不断地寻求突破,努力去捅破自己的天花板。如果有一天发现够不着的时候,只要足够努力,再加上向上的意识,就完全可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只是,当你捅破一层以后,发现上面还有一层,这就是马拉松比赛中不断追求达成目标、实现自我的体会。从第一场马拉松4个多小时的成绩,到后来的340(3小时40分,下同),330,320,310……不断地向上提升,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当中,总有一个目标在引领,正如奥运精神的‘更高、更快、更强’”。
对于越野赛给他带来的体会,却是完全不同于马拉松。陈玉增说,“越野赛更多的魅力在于,比赛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它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它代表着一种梦幻的未知,也代表了与梦幻未知相逢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这种心态去拥抱它,你是否有这种心态去接纳它,不管是福也好,祸也好。福,你可能在接受它的时候不是欣喜若狂;祸,你也会觉得,这不是世界末日。”因此,在每次参加越野赛的时候,陈玉增认为需要一种平常心,它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而是用心去发现生活当中处处的美,有时候停下来也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有时候停下来你会发现,原来还有很多平常没有在意,却很奇妙的事情,就在你的身边。他说,“在这个奔跑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有很多队友之间的帮助,有很多跟自然野花之间的接触,有很多跟小动物之间的亲密。还有,当你站在高峰,会享受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觉得这些都是越野赛或者越野跑,给我们带来的无穷的魅力。”
陈玉增经常在这两者当中变换角色,他喜欢、接纳并且享受这个过程。这也是他对跑步的一种坚持,并且把这种持续的热爱带到了自己的事业当中。两年前,陈玉增和几位同学一起成立了一家专业从事马拉松赛事运营、马拉松培训指导以及跑步装备供应的公司——路越体育。他们希望帮助大家,如何把跑步这项简单的运动变得更科学、更持续,并教大家怎么少走弯路,少受伤害。通过举办赛事,为大家提供培训、学习跑步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个平台来检验过去所付出的努力有没有达到自己的初衷。同时,大家可以通过培训以及参加赛事来结交更多的朋友,影响他人、陪伴他人,让更多的人寻找到一种乐趣,同时也能够成就彼此成长。
开了一扇窗,并不会关上一道门
在专注举办体育赛事之前,陈玉增是一家通信公司的高管兼合伙人,完全可以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在他40岁的时候,却选择了二次创业。我们在钦佩他的勇敢之余,却为他做出这样选择所需要冒的风险而担忧,同时,我们也特别想知道,是什么促使他在这个阶段二次创业,原动力是什么?
普通人的一生,在20多岁的时候大学毕业,之后找个对象过上稳稳当当的生活,或者,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取得一定的成就,并且努力将其维持下去。陈玉增也承认,在40岁才选择二次创业,需要冒一定的风险,不过,很显然他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他说,“我个人经过十几年努力的奋斗,从生活的角度来说,家庭已经安排妥当。至于选择二次创业,很有可能会把之前积累的财富全都亏进去。因此,我需要跟家人沟通,取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首先,对家庭成员来说,我要让他们理解,我现在做的事情是值得去做的事情;第二,要避免给家庭带来巨大的风险。即使风险是存在的,也要尽量降低风险,也要实事求是地去判断风险,确保风险可控。我要对家庭有交代,并且不连累身边的朋友。那样的创业就是值得的,它无关对错,而且,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后悔。”
对于离开稳定的生活,陈玉增并不是非常留恋,他说,“世界为我开了一扇窗,不代表它就会关上另外一道门”。人生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舞台,这些舞台可能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一个取舍的过程。陈玉增认为,任何的一项事业,任何的一个平台,它们的道理是相通的。他说,“相通在哪里?就是做人的道理;相通在哪里?就是要你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相通在哪里?就是要有一直追求梦想的想法。比如,虽然当时我考虑从事体育行业,但是,在那个过程当中,我也没有完全舍弃原来的行业。”在之前和朋友所创的通信事业中,陈玉增是从基层开始做起,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负责过,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应该说已经做得还不错。但是,他却愿意去重新开创一个新的世界。他说,“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坏事。第一,离开这个位置,给自己赋予一个新的追求;第二,离开这个位置,对原来的平台来说,将会腾出空间来培养新的员工。在离开之前,我也在团队中努力寻求接班人。因此,我提前半年就开始移交工作,觉得需要给年轻人这样一个平台去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我去开创一个新的事业的时候,还能够帮助接班人上马并且扶一程。俗话说,‘善始善终’,这样我才会心安理得。”
陈玉增人生中的另一扇窗是在厦门大学EMBA期间被打开的,这扇窗户让他知道,工作之外还有一块广阔的舞台。这块舞台得益于生活当中的真善美,也得益于生活中有很多更高的追求和梦想,而这正是陈玉增在四十不惑之时还愿意二次创业的原动力。他说,“我现在所创办的企业——路越体育,其中,‘路’是心路,也是商路,还是人生的路。‘越’是超越和新跨越。人的一辈子就是在超越梦想,不断地‘赢在路上’,在这条道路上,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有没有目标,有没有一种精神的追求,然后,有没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奋发向上的力量。在有目标、有机会的情况下,我希望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化成为帮助别人的这种力量。搭建路越体育这个平台,我是想影响更多的人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这是我选择创业所追求的原动力。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光是自己生活无忧,如果光是自己一个人享受跑步还是不够,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引导、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参与进来。”
如果没有厦大,或许一辈子我都不可能去跑马拉松
跑步并不是陈玉增与生俱来的专长,大学时只是有这个爱好,每天坚持晨跑3-4公里,这个路程并不长,却养成了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然而,这个习惯还远不足以让他今天轻松完成一场马拉松,但最起码它是一个好的开始。
陈玉增在上厦门大学EMBA期间,跑完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场马拉松。陈玉增说,“如果没有厦大,或许一辈子我都不可能去跑马拉松,正是在这里,我把自己的爱好转变成为一份事业。我要感恩厦门大学为我提供的这样一个平台,在跑步过程当中,大家相伴、相扶、相持。现在的这份事业,也得到了厦门大学EMBA同学热情的关心与帮助。比如,我在举办马拉松赛事的时候,有很多校友给我们提供极大的支持,他们不仅持续不断地给我思想上的支援,使我感觉到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站在我身边陪我一起扛,而且还会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到我们的赛事当中。”
在举办的许多赛事中,陈玉增发现有许多人会带领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到活动当中,这给他很大的鼓舞和满足感,也使他更有推动这项事业发展的无穷动力。他说,“我们的赛事已经不单是给一个人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是带给家庭幸福的平台。现在的跑步,不单单是跑步,它已经从体育变成跟旅游的结合,体育跟生态的结合,体育跟农业的结合,体育跟社会民生的结合。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现在所从事的事业,是非常高尚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也正是这样,它成为我坚持下去的理由。”
除此之外,陈玉增在学习期间还有很多的收获,“第一、知识的更新和提升,对企业整体管理的理解。过去管理企业,手法可能会比较粗犷,仅仅是考虑今天企业能不能赚钱?现在,我们就会建立更为健全、科学的体系,帮助企业更好、更长远的发展;第二、良师益友的帮助。之前,企业管理总是在摸索、试错的过程中往前发展,也因此走了许多弯路,错过很多机会。在厦大,我得到了很多名师的指点、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从而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另外,从这些企业家或者领袖者身上会发现很多闪光点,有些是我不具备或者欠缺的。在和他们的不断接触和交流过程中,一些闪光点从他们身上潜移默化地转移到我的身上,让我的很多缺点得以弥补。”
最为重要的是,在这期间,陈玉增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另外一扇窗。在这扇窗的后面,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也是他真正喜欢做的,可以赋予更多热情、更多让自己再提高的平台。在这个过程当中,让他更进一步理解了“要做事先做人”的原则。他说,“我的一个原则就是创办马拉松赛事,要让跑者满意,赞助商满意,相关地方政府及机关单位满意。应该做一场成一场,而不是着眼于短期的盈利,更多的是想搭这个平台,回馈跑者、回馈合作伙伴。本着这种‘先做人后做事’的态度,我就会比较踏实。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反过来给你提供温暖。这是我在厦大的几年学习,带来的最重要的一种变化。”
未来,目标
近两年,国内的经济情况出现下行趋势,并且在短期也不会有明显的好转。因此,从国家层面也是希望能够建立幸福民生工程,倡导民众运动健康,从而稳定社会阶层。在这个背景下,马拉松更是异常火热,全国平均每天都有一个马拉松赛事。然而,看似火爆的赛事,并不能让赛事主办方赚的盆满钵满。
目前,国内的马拉松赛事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跑者的报名费,第二,政府的补贴,第三,企业的赞助。其中,企业的赞助费是整场赛事收入的最主要来源。然而,受经济的影响,许多企业的广告费用降低,从而影响了赛事的收益情况,这一点可能在“北上广深厦”这些极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赛事体现的不明显以外,其他的中小型赛事就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路越体育一直非常注重口碑,并不过分单独去追求马拉松赛事本身的财务数据,而是围绕在马拉松的其他一些项目上进行精耕细作,做深、做透。陈玉增说,“马拉松这个行业,它势必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如何能够存活下来,那就可能拼创意、拼资本、拼思路,还会拼为人处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资源可能不是最优,但是,我们的态度,我们的热情包括我们做事的方法,都可能成为其中的相对较优者,我相信会等到公司盈利的那一刻。同时,要求我们变得更为专业、科学、良好的体验,努力夯实基础。”
陈玉增特别希望路越体育能够成为马拉松赛事,包括路跑和越野跑赛事参与者所认知的一个品牌,就像厦门国际马拉松一样,被马拉松爱好者誉为“世界最美马拉松赛道”,同时,它又是一个民众欢乐的嘉年华。他说,“第一,我希望在中国的版图里面,会有几场是路越创办的经典赛事;第二,我想能够为更多的,像我们这样的一群爱好跑步的人搭建一个舞台。在这里,除了喜欢跑步,又能够互动与交流,大家可以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这种家庭的氛围和理念,能够帮忙、成就一帮年轻人,为他们‘搭台筑梦’;第三个,路越是马拉松培训和文化传承的学校。我觉得是思想改造人,思想可以引领人,所以,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教大家怎么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教大家在好的生活习惯当中,保证自己不受伤,在运动当中享受快乐。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可以打造成为马拉松领域的‘黄埔军校’。”
虽然已经顺利举办了多个场次的马拉松赛事,陈玉增依然保持着非常谦虚的求学态度。陈玉增说,“我过去从事通信行业,举办赛事不是我的专长,因此,我需要不断地学习。通过参赛,亲身去经历、体验和积累,向世界级赛事学习,取长补短,把兄弟赛事中好的创意、举措融入到我们的赛事当中,在保持自有特色与风格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与提升,而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应该吸取其精华,完善其不足。在博采众长的过程当中,坚持自己最初的诉求,从而使得赛事既有世界格局,又有中国特色。我愿意在追逐梦想当中坚持,在不懈坚持当中学习,在努力学习当中成长,在不断成长当中提高服务,在服务当中,去诠释我们的理念。”
▲陈玉增(右)与莫少昆(左)深夜访谈后合影留念
陈玉增已经完成了极地长征四大赛事中的三站,在2017年,他希望把最后一站完成,成为这项赛事的大满贯跑者之后,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路越体育的公司运营上,从参与者变成一个观察者、管理者、设计师,将路越体育的马拉松和越野跑赛事办得更有特色、更有影响力,从而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人。陈玉增在讲述他的事业过程中,激情高昂,非常有感染力,这也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因为频繁出差的缘故,我本身也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去运动。2017年,我在自己的计划里面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活的更为精彩,能够同步享受陈玉增身上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最后,我想祝福陈玉增、祝福路越体育,在人生的“马拉松”跑道上不断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