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基础》第84-87页。
作为动物学术语,攻击行为是动物伤害对手(并非为了捕食)或促使对手退却的行为。
一、引发攻击的因素
1.引发性刺激
2.促进性刺激
3.强化因素
4.生理影响
二、攻击的仪式化
洛伦兹把攻击视为一种驱力或本能。他认为攻击行为对种的生存有利,人类的攻击行为有其先天的基础。
总之,动物演化使攻击本能在种内变成了愈来愈有象征性和仪式性的约定竞争形式。
三、攻击与心理卫生
社会化的内容之一是,将个人有其先天基础的攻击性塑造成符合社会竞争之约定俗成方式的行为模式。实际上,所谓正常人都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了这类行为模式。
如果社会化出了问题,攻击行为严重违反了社会的约定,便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感想:仪式化的具体指向是啥?我理解的攻击性的仪式化是否包含体育竞技。运动员在比赛中用规则内的攻击进攻对方,释放自己的攻击性。观众卷入其中,为自己支持的一方摇旗呐喊,在观看和享受比赛中释放自己的攻击性。
各种排名 ,名和利的比较,争夺,都是个人攻击性的表现,但这些攻击性都在社会规则内有序进行,促进人类发展,个人的攻击性不同,甚至造成了职业天赋的区别。比如 拳击手的攻击性最强,艺术家则婉转的用作品展示自己,攻击对手。中央台的中华诗词大会,用诗歌与对手比拼,爱好诗词同时又具有很强进取心(攻击性)的选手才会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
人类向大自然不断进攻,争取生存空间,个人要求涨工资,都是攻击性的表现。
曾看过武志红的短文,攻击性向外的人一般都健康,抑郁等心理不健康的来访者都是攻击性向内攻击自己,或者说过多的向内攻击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攻击自己),造成心理伤害。
所以,结论就是接受自己的攻击性,欣赏它,顺从它,展现它,才是最好的人生。
而我则是相反。以为有个更高的美好的自己,与人为善,处处容忍,我甚至害怕听见自己攻击的欲望,一旦出现,害怕,躲藏。所以我的前半生就是萎靡的人生,就是躲藏的,软弱的,没有生命力的人生。
以后该如何做呢?随心所欲,自然,更要一往无前。有个朋友的箴言:平静而勇敢,谦虚而执着。我再加另一句,勇敢追随自己的心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