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沙老爷及其人文文化说开去

        曾经在琅琊工作了两年,许多时候我也在思考:什么是白沙文化?我认为,白沙文化最具内涵的就是造福于民,是由白沙老爷所开创的别具一格的人文文化。说它别具一格,那是因为白沙老爷在白沙溪上修筑的三十六堰,这是实实在在造福于民的千秋大业,是物质层面的;但是,白沙老爷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思想,则是精神世界的。可以这么说,白沙文化是在物质文明形成后,精神文明才由此而在白沙民间确立起来的。所以,毫无疑问,这种精神文明就是白沙的人文文化,代表人物就是白沙老爷。

        白沙老爷是谁?为何称之白沙老爷?

        白沙老爷,在金华白沙溪沿岸广为流传。白沙老爷的传说也在白沙一带的老百姓中口口相传,而在这些故事传说中,我们可能大多津津乐道于白沙老爷造福百姓这种物化的功绩,却忽视了白沙老爷为何要造福一方那种文化的关注。正是有感于此,这才不能不让我们从白沙老爷及其人文文化说开去。

        一、白沙老爷:是人是神?

        白沙老爷,实有其人。他叫卢文台,为幽州范阳人(今河北省定县)。汉武帝时为步兵尉,官至辅国大将军。到了王莽篡汉,卢侯谢病,免归顺。后讨伐赤眉军有功,诸将加封进级,卢侯不居功、不受赏,于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卢文台率领手下官兵36人,隐居到金华南山辅仓(今金华沙畈乡亭久村)。垦荒种地,自食其力。

        当时,白沙溪水流湍急,两岸农田晴则旱,雨则涝,天灾连年,民不聊生。卢文台眼看丰富的水资源白白流失,不能为民造福,于是,效仿战国时李冰兴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之举,带领士兵和附近村民,不辞劳苦地兴建白沙堰,利用水势落差,先后筑成三十六堰,成为浙江省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

        白沙三十六堰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两岸一度水碓林立,水力磨坊遍布,也为金衢盆地成为在浙江仅次于杭嘉湖地区的第二大产粮区出了一分力。尤其是在农耕时代,水利就是农业的命脉。

        就是这个卢文台,他帮助刘氏重夺天下后,因厌恶官场纷争,急流勇退,因而渐被中原人民所忘却,其人其事也就鲜为人知了。虽然史料的记载语焉不详,但由此看来,白沙老爷确乎是人。照理,作为实有其人的历史人物,至少卢文台的一些相关重要事略应该有所记载的,比如他为何退隐白沙?何以筑堰治水?卢文台及其随从36人后事如何等等。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更值得庆幸的是,卢文台死后,现在还有墓葬为证,他就葬于祖郭庙(现在婺城区沙畈乡停久与高儒两村之间),其墓葬已经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此外,琅琊白沙卢村的《卢氏宗谱》竟还提到,卢文台离世后,他的后人卢隆二和明朝的永十五公等人多次出资修缮白沙堰。

        所以,人证物证,如果有了白沙三十六堰的物证在,功绩在;那么,白沙老爷确信为卢文台其人的人证也在,文化也在!

        二、白沙老爷:人走向神!

        在白沙溪沿岸的老百姓看来,卢文台与关羽一样受到人们的崇敬,就在琅琊白沙庙西侧并排的是一座关帝庙。但为什么关羽要称为关老爷或关大帝,而卢文台不称卢老爷或卢大帝呢?那是因为卢文台筑堰治水造福于民,成为了一方民间之神,于是就冠以地名而尊崇之,称其曰白沙老爷或白沙大帝。          白沙老爷死后,白沙溪沿岸的人们感念其功绩,白沙老爷渐渐地在人们的心目中被神化了,曾出现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其中最为精彩的莫过于“白沙老爷手掌印”。相传白沙老爷卢文台修建白沙堰时,铁拐李为试探卢文台神威,乘卢撑筏到琅峰山时,用铁拐猛力一推,筏直冲山岩,顷刻雷声大作,岩山晃动,有倾倒之势,白沙堰也将被堵塞。卢立即伸出巨掌挡住,稳住岩山,化险为夷。从此,在琅峰的一块岩山峭壁居中留下了形象逼真的巨掌形印。另外,白沙老爷挑石灰的故事也传得神乎其神了。

        于是乎,民间就开始建庙祀之,如琅琊白沙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龙桥马海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乾西的栅川白沙庙(文保点)、石柱头白沙庙(信息点)等等。白沙老爷,终于成为一方民间之神圣。

        紧接着,历代的官员文人也多为之作诗题词,他们或借景生情,或缘事而发,以赞赏其功绩。南宋右丞相王淮是金华人,就曾题七律《白沙溪遗兴》:“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长流。每岁田禾无旱日,此乡农事有余秋。功驰汉室为名将,泽被吴邦赐列侯。千古威灵遗庙在,至今血食偏葭陬。”明成化年间汤溪第一任县令宋约写了一首诗《无题》:“当年辅国有奇功,勇退归山作卧龙。不向生前承帝宠,却从殁后拜侯封。巍巍古相临清渚,寂寂遗踪对碧峰。三十六湾溪堰水,至今利泽未曾穷。”明代的金华诗人杜恒,在其诗作《白沙春水》写道:“白沙春水镜光清,水面无风似掌平。春暖锦鳞吹细浪,晚晴黄莺啭新声。烟堤绿树人家小,云渚斜阳钓艇横。三十六渠饶灌溉,秋田万顷仰西成。”明朝另一诗人朱助路过白沙,也因感念卢文台,诗兴大发,写下另一首《白沙春水》:“白沙连翠竹,春色漾清波。乐岁饶风雨,春田足禾稻。堰分三十六,岁历百千多。欲问卢侯事,遗碑尚不磨。”

        再到后来,白沙老爷从民间走向了官方。于是,历代王朝对卢文台均有封诰,曾先后被敕封为:武威侯、保宁王、昭利侯、灵侯、孚应侯、广济王、忠烈侯等等。

        至此,白沙老爷,一步步地从人走向了神!成了一方百姓有求必应的神!

        所以,我们才会听到有关白沙老爷的神威流传于今的故事,他的功绩泽被后世的故事。卢文台,那个叫做“白沙老爷”的被神化了。于是,神化加上神话,也便成了白沙文化。

        三、白沙老爷:何以成神?

        老百姓讨厌“官老爷”,但老百姓又希望有“青天大老爷”。其实,老百姓是爱憎分明的,他们对神明的崇敬,就有了“土地老爷”、“城隍老爷”等等之称;但他们又对达官贵人、富豪士绅表现出了另一种的惶恐,鲁迅在他的小说《呐喊·故乡》中写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看,迅哥儿一下子成了“老爷”,人与人之间就出现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但是,白沙老爷则不同,那是卢文台以其丰功伟绩在老百姓心中树起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就是神!那就是造福于民,老百姓称其为神!

        所以,白沙老爷的故事流传至今,决不是卢文台筑堰治水的功绩在今天还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更主要的是他那种造福于民的精神所形成的文化,才是在白沙代代流传的,最终成就了人们心目中一尊不倒的神!一座永远的丰碑!其实,白沙溪三十六堰如今只有19座堰在发挥其作用了,而且这19座堰中,几乎又都是用上混凝土或者沙石进行修筑了,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原汁原味的篾笼卵石堆砌而成的堰,但这一切都不会让卢文台造福于民的精神失色!

        所以,只要你身临白沙溪,你就会感受到白沙溪沿岸百姓的善良,他们是最懂得感恩戴德的。也推而广之,勤劳的人们都一样。白沙老爷成了神,这个神就挂在老百姓的口碑上,更记在老百姓的心目中。

        所以,白沙老爷成了神,给了我们许多的深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千万不要端着一副官老爷的架势。否则,干群之间迟早也要出现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但这道厚障壁决不要幻想是铜墙铁壁,它会在人民的愤怒中灰飞烟灭的。不是吗?我们曾非常遗憾地看到了,有的官员出行,随从撑伞;更有官员驱车视察,道路泥泞,民众推行……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威严吗?可笑!同样,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当学会报效祖国,造福桑梓,不要做了“老爷”就目中无人,甚至为非作歹。多行善举,厚德载物;为富不仁,天人共怒。不要总以为老百姓顽劣,而借以欺压。如果非说老百姓顽劣,那也是一块顽劣的石头。你知道石头如何征服吗?铁锤的强硬,敲打出来的只是棱角;但是水的柔软,却能冲击出圆润。石头屈服于流水的感化,却不低头于铁锤的暴力。我们的老百姓有似于此!但如果我们的官僚豪绅都能上善若水,那我们的老百姓也一定就是良民顺民了!

        所以,从卢文台成了神,被称为“白沙老爷”,由此及彼,我们也呼唤着出现诸如“长江老爷”、“黄河老爷”、“钱塘老爷”、“婺江老爷”……而白沙溪沿岸也决不是有了一个卢文台就可以终止了,还可以出现一个个的“白沙二爷”、 “白沙三爷”……如此,社稷幸甚!百姓幸甚!而白沙的人文文化,我想,白沙老爷流传于今何以成神,就有似于这白沙溪而滔滔不绝生生不息!

        行文至此,我们从白沙老爷及其人文文化说开去,我想,如果当地政府要利用文化遗存和自然景观,来开发白沙文化生态资源的话,而所形成的“白沙一溪八景”旅游线,那么贯穿这条线始终的应该是:造福于民!

        由此可见,白沙老爷这尊神,给了白沙人文文化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657评论 6 50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889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057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509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562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443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251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129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561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779评论 3 33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02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21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220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38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71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025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843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白沙老爷,在金华白沙溪沿岸广为流传。白沙老爷的传说也在老百姓中口口相传。而在这些故事传说中,我们可能大多津...
    保持常态阅读 1,464评论 3 5
  • 寻梦白沙溪 戴建东 一溪白沙水,蜿蜒数道湾。润田千万倾,福泽惠四方。白沙溪,从东汉绵延至今,岁月的沧海桑田,映照在...
    风雅田园阅读 1,392评论 6 15
  • 这个双休日,难得有一时半刻雨停。 早上7点,我们从兰城转车赶往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观赏白沙溪两岸风景。而后,又乘车...
    陈水河阅读 796评论 11 16
  • 幸好今天风和日丽,令人的心情明朗不少。 先生载着我飞奔在公路上,路两边的风景也甚是美,我时不时幽幽地感叹一句,这木...
    sunny烨儿阅读 636评论 15 17
  • 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09:23 就寝:02:59 天气:晴朗️·阳光 心情:4分 纪念日:今天琼和岚启程回广州 ...
    阿麦oo阅读 18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