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年级2班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二年级3班 存在问题: 1,刚开始学生没能快速投入学习状态,来到教室不知道干什么。 2,分工不够细致,大部分学生没能参与到二三班这个班级集体中。小组分工不明确 3,早读秩序比较乱,作业完成不及时,拖拉,各种借口。 4,上课时个别学生没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性不高。 5,课间纪律比较差,走路队纪律缺乏良好的主人翁意识。 解决方法:1,师要比学生早早来到教室,提前明确早读来教室的要求,坐姿端正,声音洪亮,手指指读,并在黑板上写明背诵任务。表现好的同学表扬激励。 2,先给早到教室的同学分工,进行卫生的打扫,桌布的清洗。使其不耽误早读的背诵。每日放学前10分钟一总结,一天下来哪些地方表现得好,哪些地方表现得不好需要改进的地方。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 3,作业完成不及时的情况,根据其能力进行分层布置作业,并且及时和其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让家长引起重视,一起努力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上其他科目时会在后门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课上表现,拍照。下课进行表扬,观看好的榜样的表现。让同学们向好的榜样学习。对表现不好的先进行语言上的批评,然后再给予鼓励。对其给予期待 5,班干部没用充分发挥其职能,没有充分的放权给班干部,要给班干部树立班干部权威,给组长权利,人人有事干,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课间表现不好的罚写作业。每周进行小组评比,从课间纪律,课上表现,路队等情况进行加分减分。学生会对其奖励更有动力表现好。 二年级4班 存在问题: 1.纪律问题。个别学生缺乏规则意识,做事情注意力时间比较短,表现为上课容易走神、说话、排队打闹、搞小动作等。 2.学习习惯问题。表现为个别同学书写不够工整认真,甚至出现作业拖拉、完不成的情况。课后服务时间个别同学作业磨蹭,在校完不成、等着回家写。 3.路队问题。南队和校车队有老师送队,基本问题不大,壹品原筑队下午人比较多,老师看不上,容易乱。 4.班干部问题。暂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老师指定了两名同学管理班级,但发现他们的权威不足。 解决方法: 1.针对纪律问题,准备让孩子们自己制订班级公约,张贴在教室,让孩子们自觉遵守;表扬做的好的同学,树立榜样或奖励,让孩子们感受到遵守纪律的好处。针对孩子走神问题,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起来,可以课间穿插小游戏或观看有意思的视频。 2.学习习惯问题,则在课堂上表扬和惩戒并用,课下单独与家长沟通。比如,没有完成作业,课上批评,课下罚写。而对做的认真的同学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表扬,甚至在家长群给与表扬。 3.路队问题,壹品原筑队人数较多,一开始是排两列,出校门比较乱,后来改排一队,并且指定了排头,专门安排了一个小组长负责带队和监督。 4.针对班干部问题,我会继续观察孩子们,是否有更加合适的人选,同时也会不定期给强化现有两名班干部的权威。 二年级5班 存在问题: 1.有个别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课上听课注意力不集中。 2.课间纪律不理想,课间仅有少数同学会自主读书或学习。 3.学生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还有不清晰的地方,比如擦黑板的同学会忘记课间擦黑板。 解决方法: 1.口令提醒,小组长、同桌相互监督。 2.安排领读员课间进行语文课本、周目标、经典诵读的领读。 3.利用开学前两周监督提醒学生们,更快的进入各种角色,记牢自己的岗位职责。 二年级6班 存在问题: 学生路队拖拉,背诗不齐 2、学生到达午托接送点,队伍不整齐,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方法: 1、强化学生的慎独能力,训练站姿,走姿,整队精神风貌 2、队伍进行分类排列,有秩序去午托点,便于点名核实,确保学生安全 二年级7班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二年级7班 存在问题:1.心理问题:有位同学对于开学这件事不能接受,心理上没有从暑假生活中转变到学习中来 2.行为习惯:班内男同学较多,部分同学课下和上厕所时的纪律不规范 3.学习问题:部分同学课堂专注力较差,小组合作能力欠缺,课后服务写作业时,纪律较差 4.卫生问题:部分同学爱折纸,导致他的 解决方法:1.找同学谈心,联系家长,一起疏导孩子,在学校多给予鼓励 2.制定班干部,教给班干部管理方法,在班里帮助他们树立威严,给予他们管理权,给他们一些小奖贴,让他们多以表扬的方式管理班级 3.课上多表扬孩子,利用好孩子树立榜样,对于极不配合课堂纪律,并多次打扰课堂纪律的同学,给予适当的惩罚,例如抄写词语 二年级8班 存在问题:1.有一名学生上课期间呈现“不听讲”(游离于课堂内容之外)与“睡觉”的状态,不仅自身无法吸收知识,还易引发其他同学效仿或好奇观望,打乱课堂节奏,影响整体教学秩序。 2.对于家长陪读的情况 解决方法: 1. 精准互动,拉回注意力:结合课堂内容设计“低难度、高频次”的互动,比如做数学题时让他回答简单口算,提问后给予“声音很响亮”“这个思路不错”等具体表扬,用成就感吸引他投入课堂,减少走神和犯困的机会。 2. 对于陪读的学生逐步让家长退出课堂,在门外等候,给予孩子鼓励,接纳表扬,关心爱护,给予家长肯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