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简史

        科技静默前行,生活悄然改易。回望来时路,无数日常细节已悄然换幕,织就了一部我们亲身演出的社会变迁史。

       从前出门,钥匙、钱包、手机一样不能少。许多女生会精心搭配一个零钱包,装着小巧的硬币与零碎纸钞;如今掏出钱包的反成了稀罕事,手机轻扫,万物皆可支付。从前查资料,必先“百度一下”;如今更多是向AI发问,让它为我们直接归纳总结。

       出行方式更是天翻地覆。长途大巴曾是跨省出行的主流选择,如今高铁以其风驰电掣,重塑了我们对距离与时间的认知。联系方式里,固定电话曾是家庭与单位不可或缺的稳重象征;如今再见到座机号码,心头多半会掠过“推销”二字。

        “拥有”的观念,也正在被“使用”稀释。家家必备的自行车,曾是方便与自由的象征;如今街头巷尾,共享单车与电瓶车触手可及。或许不久,私人电瓶车也将从家庭清单中悄然退场。

        我们的注意力,也在经历一场无声的迁徙。手机屏幕里,刷朋友圈的社交动态,渐渐让位于刷不完的短视频瀑布流。而曾经占据客厅中心的电视机,其命运恰如当年的半导体收音机,在迭代中慢慢成为了长辈们的专属频道。

       这些具体的消逝与新生,不仅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一整套生活逻辑与情感依托的转换。那个零钱包里,装着的是讨价还价后找回的钢镚儿,是具象的“找零”体验;那个固定电话号码,关联着一个确凿的家庭住址,一声“我到家了”的安心;那台“永久”牌自行车,承载的是“爸爸的后座”上的整个童年。

       科技这辆推土机,在为我们推出更平坦的康庄大道时,也无可避免地碾过了一些承载着温情的老街巷。我们拥抱前所未有的便利,也偶尔会在某个瞬间,怀念起那份沉甸甸的、充满实物触感的踏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