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世界无力拯救自身——细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三)导言

哲学可以粗浅地说就是语词游戏,弄清楚它们的含义可以避免误入歧途,免于摸不着门径,以便获得原初的理解。半瓶子醋晃荡起来很惊人,但毕竟腹中败絮,不堪一击。老师说:“老老实实读原著方为正道。”谨记谨记。   

一、纯粹知识与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一切知识都是经验开始,但并不因此就是经验发源的。知识发源于先天的成分,包括知性的概念和先天的直观(时间空间)。

可以设想一下如何认识一个苹果,如果去除下列因素:1它占据一定的空间,2它在时间中被知觉,3它具备实体性、偶性、与他物的因果性等,你是否能仅仅以经验获得苹果的知识?不可能性在于:经验其实无论如何都无法否认要借助上述工具才可以说出“这个苹果是怎样怎样的”。你一说出“苹果是红的”,已经默认运用了时空、偶性这些先天的东西。

纯粹知识就是先天知识中那些完全没有掺杂任何经验性东西的知识。区分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标准——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经验的普遍性只是“假定的”、“相比较的”,不是真正的普遍性。

经验的——除“经验性的”东西外,还包含有先天的东西。是通过综合已经把经验性的内容构成了一种知识,即经验知识。

经验性的——特指后天的东西,与先天成分相对立的东西,它还只是一堆原材料,是经验里面的材料部分。

经验是由后天的经验性成分和先天的成分合起来构成的,经验就是经验性的综合。

二、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

有人会马上提出反驳说难道婴儿一出生也有这些知识了么?

在哲学中,逻辑推演的过程、结论都强调逻辑在先,因为这种在先具备普遍性和必然性,而时间在先没有上述特性。上述问题将我们拥有先天知识视为“时间在先的”,但我们谈论的是逻辑在先。“先天”意指逻辑在先,“后天的”相当于“经验性的”。

必然性和严格普遍性是一种先天知识的可靠标志。

三、哲学需要一种先验哲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

先验观念论就是要划定何者在经验之内,何在在经验之外。上帝、自由、不朽是否既可思维又可认识?

先验观念论认为思维之外没有任何自身的根据的实存,没有物自体,一切来自先天观念(普遍必然的观念),比如时空结构、范畴。

先验观念论必然带来经验实在论,因为我们永远超不出自身的时空结构,时空结构最真实,我们和对象同处空间当中,“我”就是最真实的。一切认识脱离不了我的这种结构:范畴、纯直观。现象是真实的,现象就是全部。

如果认为现象背后有本质,有一个物自体,就是先验实在论,这是独断论,会带来经验观念论(怀疑论),因为我既然认识不了物自体,我就会怀疑我的知识。

四、区分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

分析判断:说明性判断,谓词包含在主词当中。例如“铁锅是铁做的。”“铁”已经包含在“铁锅”当中,判断没有说出新的内容,只是增加了解释性。

综合判断:扩展性的判断,谓词没有包含在主词当中,完全在主词之外。例如“无花果是甜的。”“无花果”和“甜”互不相关,后者是对主词额外的增加。

五、纯粹理性的总课题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感性和知性是人类知识的两大主干,通过前者,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后者,对象被我们思维。

从来源上(或者说从时间上),对象被给予的条件是先行的;

从逻辑上,对象被思维的条件是先行的。如果没有先天的认知结构,再刺激也刺激不成知识。

一个苹果是被给予我们的对象,从时间上它首先在这里,这叫时间在先;但逻辑上是因为我们有先天的认知结构才可能认识,没有这种结构,无论放在我们面前多久我们都不能认识,这叫逻辑在先。

在《三体》中,对于“水滴”,人类没有关于它的认知结构,或者说人类的认知结构失效了,因此无法认识它。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