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感谢我们读书群的群主潘玉的邀请,来和大家分享终身成长这本书。先做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汤晓春。我的得姓始祖是来自于商朝开国首领的成汤,而名字大家很小很熟悉,来自于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春天的早晨,代表最美好的时光。我自己给自己一个期望,我的名字表达的意思,做当下美好时光的首领,做时间的主人。
简单介绍一下三个标签。一,高效阅读者,17年一年阅读一百本书,有些伙伴听到这个介绍,可能会焦虑,自己一年也读不了几本书,这千万没必要,因为这也是我第一次做到,对我以前而言也是很难想象,而且听完今天介绍的这本书,你也会更加有力量,有信心,去读更多的书。
二,马拉松爱好者,17年从零起步两个月完成半马,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本来跑步都是硬着头皮开始的,更不要谈速成马拉松,也是误打误撞获得的,后来才从这本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三,我是终身成长者。这个标签是我17年年底从终身学习者改的,是受到李笑来老师的影响,觉得学习者的目的不够明确,比如学习冷知识,也是学习,像“ 一直盯着手心看,手心会发热。” 这样的冷知识 ,却很难把它归到成长这一类。而且我不知什么原因,当我遇到到困难的时候,终身成长者这几个词,特别有力量, 往后面当我接触卡罗尔德韦克《终身成长》,我才豁然开朗,所以这本书也是这个月对我触动最大的,所以我很愿意分享给大家。
罗尔德威尔克著写的这本书《终身成长》,其实特别的简单,就是告诉了我们一个以前不一定能够意识到的信念,即成功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天生固定的,也就是我们想要一直获得成功,就必须要终身成长。这本书我觉得可以作为越洋老师《刻意练习》分享的前传,番昱群主能在大家共读《刻意练习》这本书之前让我来分享,似乎也是冥冥中注定了最好安排,有了成长性思维,可以很好的扫清刻意练习的心里障碍,更加坚信,通过刻意练习帮助人们实现从小白到大神。
成功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天生固定的。当听到这一句话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点激动,觉得很有力量,反正我自己很有这种感觉。我以前遇到厉害的人,喜欢下意识的贴标签,对方是天才标签,而自己是做不到的标签,然后一阵紧张,焦虑,甚至还会逃避一会。但听了这句话后,我的脑海会经常冒出一句话,对方可以,我也可以,只是我还没努力找到方法,然后更有动力去做事了。
最近身边喜欢打篮球的朋友,似乎都在看NBA季后赛,作为忠实的伪球迷,我也会凑着热闹去看一会。中午吃饭时CCTV一直就在播放乔丹的经典50球,我身边一同观看电视的同事,每每看到乔丹的经典进球,就会不断的评价乔丹为天才运动员,身体素质不是正常人类,我们根本做不到他这样的行为。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也是其中一位,感叹乔丹的成功一定是爸妈给了个好身体,要是我也有这素质,兴许自己也能上了。
但这是以前,因为本书我知道乔丹以前差点因为身体素质不过关,而不能打篮球。在他气馁的时候,他妈妈告诉他身体素质不好,那就锻炼身体好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给了乔丹力量,场上场下的不断努力,才越来越优秀的。这次让我惊叹不是他的身体素质,而是努力和不努力的差距尽然如此之大,大到几乎成为别人眼里的另一种物种,我忽然有点为自己平时的不努力开始焦虑,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别人可以,我也可以,这样的想法不断的窜入脑中,让人很有力量去努力。
我们看到,成长性思维,他可以带给我们的力量。成功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固定的,那究竟什么是成长性思维,什么不是呢?作者讲了三个区别,自我评价的准确性,努力的态度,成功的定义。
一,自我评价的准确性。成长性思维评判自己更接近实际情况,而固定型思维的人,经常会过度自信或者过度自卑。我发现,我以前就这样的人,就在不久以前,我在天使28班2.0班级当班主任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开始,我还是很自信的,但当我们59班的教练们,参与到我们班的辅导时,我就很焦虑,发现这些教练能力成长太多了,这些很多都是我做教练时,曾经带领过的人。这是我会陷入莫名的自卑,在有一两个星期,除了周会,我都几乎很少发言,因为我怕犯错,我不够自信。
之后我通过对潜能的学习,高绩效教练的学习,慢慢的开始接纳别人的成长,当然带给我最大改变的还是这本书《终身成长》,成功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固定的。我不再为别人的成长感到焦虑,我更多的会,从他人的成长中,是更多来鼓励自己。
二,对待努力的态度。成长性思维,认为成功来自学习,所以更鼓励努力。而固定性思维,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自己与众不同,而如果一个事情是努力获得的,说明人人可以拥有,就没有什么自豪的地方。所以固定思维的人,通常都是喜欢不努力获得成功的感觉。王安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伤仲永》,讲的就是宋朝神童方仲永的故事。在世代耕田为业的家庭中,五岁的方仲永,在没有教授写字的情况下,就已经能够写诗题名,给村里的秀才观赏。之后,凡是他人指出的事物,方仲永都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大家都非常惊奇方仲永的才能,慢慢大家对方仲永的父亲都以礼相待,有人甚至会出钱买诗。
神童的才能,与众不同,给方家人带来巨大的惊喜。方仲永的父亲非常享受这种感觉,所以拒绝方仲永继续进行学习,文中没给出答案为什么会这么做,我觉得可能努力会使人显得平凡,影响他儿子神童的名声,继而父亲才做出这样出乎寻常的决定,就这样,方仲永的父亲每天带着儿子四处拜访,不断收获他人赞扬和金钱。
到后来,在方仲永12岁的时候,王安石请他到舅舅家在作诗,发现他的能力已经大不如前。等到方中永20岁的时候,王安石的舅舅告诉他,方仲永已经和普通人没有区别了。
方仲永从一个神通回归到普通人,相信和他父亲喜欢儿子被赞扬天才,有很大关系,学习努力这些于证明这个身份无意义的事情,都被舍弃了,其结果是慢慢的落入平凡,很让人哀叹。这也警醒了我,如今赏识教育风迷的当下,鼓励孩子时,夸聪明,夸天才,这样的身份词要不得,似乎夸努力这个过程更恰当。
三,对成功的定义。固定性思维的人,会认为成功是一种证明,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反过来,失败也是一种证明,失败时,为了避免自己被证明无能,一定会努力将失败理由归到外界。而成长性思维,会认为成功是个学习的结果,失败只是说明方法不能取得结果,失败时更换新方法就可能获得成功。
谈到这一点,对我来说有一个惨痛的经历,10年前,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实习来到汽车厂家,被分配到销售部门,当时的部门经理,也就是我的领导,刚进公司业绩好的时候,春风得意,对人态度非常好,一旦业绩不行,就会骂人。而对于我惨痛的是,正好我进去公司,几个月后,国内遇到金融危机,我们所负责的华东区,受灾最严重,大批企业倒闭,我们经营的又是小众车型,一种中高端越野车,那段时间,业绩很不如意,一个月一个片区能卖的也就几十台,而我负责的浙江上海更为惨烈,我的每一天都会被领导羞辱,挨骂,我现在理解起来,应该是我们领导为转移责任所用的技巧,他是不能接受的失败带来的证明,只有极力将无能的标签贴给外界,他心里才能平衡。
但我当时不知,开始还特别努力,后来越来越消极,变得不愿主动做事,怕犯错,怕挨骂,出差都是战战兢兢。等2年以后离开公司,我还受到很大的影响,只做有把握的事情,可能犯错的事情尽量不做,导致有段时间我很是潦倒。后来,经过几任领导的积极鼓励,才开始慢慢帮助我建立自信,让我相信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成功,让我相信把责任推给外界是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变得喜欢学习,钻研,以至于到我现在的公司,我都几乎成为了最专业的销售人员之一了。
大家刚刚看到固定性思维破坏力有多大,差点毁了一个有志青年。所以,以后大家都要做成长性思维的领导,这样更能引导好青年成长,为公司效力。
那怎么做才能提高成长性思维呢,简单来说就是经常看到事实真相。
如何看到事情真相呢?分为通过外在事实清晰真相和内在反思清晰假设两种方法。
其中外在事实清晰真相,包括学习外在脑科学研究和群体化学习。
外在脑科学研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文献和科学的学习,可以发现大脑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而改变的,也就是说智商是随着学习而提升的。同《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到的伦敦出租车司机的案例一样,经过足够多的训练,伦敦出租车司机比伦敦公交车,负责记忆的海马体的人粗壮很多,同一个人在训练之后比训练之前粗壮很多,大脑是可以像肌肉一样训练的,智商不是固定的,是可以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强化我们成长性思维。
群体化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团,共同进行学习,固定时间进行践行分享,如同我们的易效能的天使班。在群体化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很多其他伙伴原来认为不能的事情,通过他们的努力,都一一实现了,如我们天使班学员,第一次发言的时候,磕磕绊绊,到现在经过准备的发言,逻辑清晰,语音简练,甚至可能已经当上教练,给他人在做服务。这些事实会不断的促进我们,对事实的认知,成功是学习的结果,激励我们不断学习,提升我们成长性思维。
另一个内在反思清晰假设,包括接纳命名法和反思。
接纳命名法。包括四个步骤,分别是,接纳,观察,命名,教育。也就是对于固定性思维,我们首先要接纳它,因为他们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基因导致的,其实也很好理解,古代拥有很强的阶级观念,一个整天不能安分守己的古人是很难存活的,固定性思维其实是在保护我们,所以我们首先是接纳。但这个观念放在如今,假设就是错误的,那到底什么时候会启动这种保护机制呢?我们就需要进行第二步观察,到底是什么引起了我们固定性思维,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有很大压力的时候,找到这个时刻。第三步就要给它命名。欧洲有一种说法,当我们能说出妖怪的名字的时候,妖怪就没有威力了。这一步的效果如同这个方法。我喜欢把我的固定性思维叫做“项羽”,因为项羽,明明有很好的能力,最后却因一次垓下之围,害怕失败,怕在江东父老面前丢脸而自刎,最终功亏一篑,这是值得我警醒的。第四步,就是教育。当出现固定性思维人格的时候,类似我的项羽出现的时候,先接纳理解他,因为他是为了保护你而出现的,只是没有好的方法,第二步,就是引导帮助没有办法的项羽,去找到合适的方法,找到下一步应该如何做,鼓励他,这样就越来越接近成长性的思维。
反思法。这可能是我们经常会用的,对于日常的一些事情,通过晨间日记的方式进行反思,其实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平时的记录,另一方面是针对平时记录中的事情,找到原先的假设和最后结果之间的差距,认清事实,下一次改变假设,再尝试,不断迭代,这也会帮助我们改变固定性思维。
我的标签中,从零开始两个月实现半马,为什么说是误打误撞实现的呢。原因就在于我原来根本不知道群体化学习和反思帮助改变我的固定性思维。我记得小时候,因为跑过一次学校比赛,摔了跤,送到了医院,所以对跑步特别的紧张,记得每次体育课,跑步考试的时候,跑完的时候,特别的累,非常难受,所以我对跑步印象不好。到后面,打篮球踢足球,都因为不同程度的受伤,以至于失去了兴趣。记得我现在公司的一个女领导曾对我说,生命在于静止,我会莫名的赞同。
当我在前年参加天使班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在跑步,我就有很强的固定性思维,认为自己不是跑步的料,所以我会去站桩,最多也就是室内的原地踏步走,还没有采取跑步的方式。但在群体化的学习过程中,每周末教练与学员的分享中,提到了很多次,他们是如何从零开始,慢慢的实现了长距离跑步,实现了半马,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的想法。
记得在2017年5月17号,我们公司司庆活动,公司老板希望大家报名参加活动,我也特别希望参与其中。但因为,之前搬礼品的时候,腰有过一次受伤,负责登记的同事直接把我忽略了,把我当成了伤残人士。我当时就愤愤不平,我就非得参加,所以我就报了一个三公里跑步。当我报名的时候,大家都很惊讶,几个关系好的,还冷嘲热讽了一顿,这时告诉自己,别人可以,我也可以。
第二天,我就开始跑步训练,第一次跑完三公里,我就在朋友圈晒我的跑步过程。虽然第一次跑完三公里之后,脚疼了三四天,几乎不能走路,可能因为自己已经宣布出去了,所以一点也没在意。
在跑完第二天,我在晨间日记中就反思整个过程,发现我要实现跑步三公里比赛的目标,还需要去学习好的方法。所以我在网上购买了易效能跑步教练吴栋老师的课程,也购买了吴栋老师书籍。
就这样,我制定了每周跑四次的计划,休息期间进行核心肌肉训练,做正向平板支撑,反向平板支撑和深蹲。
每次跑完,我都会分享朋友圈,反思整个过程,及时修正有问题的姿势,不断的改善呼吸方式。每次分享完,朋友们的鼓励和加油,都不断的激励我继续努力。
话说我这么努力,最后我实现了参加公司司庆的活动了吗?哈哈,还是没有成功,因为毕竟时间太短,一个月的时间,只能让我比一般人跑的快点,和平时一直锻炼的同事还是差距蛮大。但没有关系,就因为这个外部的目标,我开始喜欢的跑步,每一次跑步,就像一次旅行,可以看到身边美丽的湖景,又可以看到朝阳,还能体验到微风掠过身体时的亲柔。带着这样的状态,在三伏天的时候,正好是天使28班毕业典礼,我参加了一起跑步庆祝毕业的活动。本来只能跑13公里的我,可能带着一种兴奋感,我居然跑了27公里。就是在这种群体化学习和自我反思过程我实现了半程马拉松,收获了这个意外的惊喜,突破了我的固定思维。
最后,改用成长型思维看待问题,能解决所有问题吗?不能。但作者相信,成长性思维会带来不同以往的生活,更丰富的生活,我也觉得如此,他让我成为了一个更积极,更有勇气的人。无论你是否愿意做出改变,都可以记住这种思维模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尝试这种思维模式,他会在那边一直等,给你开启通向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