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残阳。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往往错综交织,感慨万千。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有时还用“夕阳”写男女相思,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朝思暮想而不得相见的伤感情思。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诗人面对夕阳西下的情景,不禁心生感慨,表达了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更是对晚唐时代命运的感慨。】
(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词人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更有人生沉浮、世事无常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3)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以“夕阳”写怀古,描写战乱后长安的萧条荒凉图景,表达出对历史兴衰的感叹。此句意境苍茫,充满历史沧桑感,具有深刻的艺术魅力,后世常用“西风残照”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
(4)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用“凄紧”“冷落”“残照”这些字眼,渲染出萧条冷寂的氛围,蕴含着词人凄冷寥落的处境和心境。】
(5)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此句描写秋景,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天涯遥远,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隐隐逗出词人的乡思离情。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极为绮丽迷人。】
(6)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纳兰性德《点绛唇》)【自友人处起笔,想起当初跟友人在萧寺中惺惺相惜之情、对饮长谈之景,对比此刻的自己的形影相吊,忽而不觉黯然。萧寺名虽出自萧姓,但也觉萧索之意,遂有下句“别绪应萧索”。此处词人匠心独运,把自己的感情转而嫁接到随后而至的秋凉之感上,又用萧寺做引子,显得十分巧妙有味,意在含蓄地写出词人与好友都是孤独寂寞的处境,心照不宣地邀请好友来府居住。结句以景结尾,满含悠然不尽之意,从容道来,一点都不带滞凝之感,令人遐思无限。】
2.落日。“落日”之“落”,是较为暗淡的,没有白日之耀眼,有些苍凉,但不够高亢,有些寒意,但又带有暖色。“落日”的意象,其中往往暗含着背景,如山,如云,如霞,因此"落日”则较为亲切融合。“落日”从语言上来说是平淡的口语的。
(1)高殿郁崇崇,广厦凄泠泠。微风起闺闼,落日照阶庭。(三国·徐干《情诗》)【房舍高郁,环境凄清,微风吹拂,落日残照,在这番描写中,浸透了主人公强烈而独特的心理感受,“郁崇崇”、“凄泠泠”与其说是写景,不如说是表现主人公心灵的感受。四句描写,表现生活状态的变化,体现丈夫远离后生活失趣,显示出其寂寞凄凉、了无意趣的心境。】(2)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谢眺《落日怅望》)【深秋,傍晚时分,诗人在经过一整天的劳顿之后,终于回到了居所,东窗高枕,悠然仰卧的时刻。不禁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从尘杂纷冗、车马喧闹中抽身出来,目睹一轮红日徐徐沉沦,脉脉清阴洒满大地,诗人心中唤起了情怀,该是多么恬淡、多么惬意!】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落山,似乎有所留恋。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夕阳西下,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4)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李白《登新平楼》)【写诗人登新平城楼时所见所闻的叙述,借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如“天”、“日”、“水”、“云”、“落”、“寒”、“流”、“起”、“飞”等,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而“落日”、“寒流”、“秦云”、“胡雁”则勾画出一副凄凉的暮秋景色,这正是诗人怀归忧国,但又无可奈何的渺茫心情的反映。】
(5)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后出塞》)【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此句苍劲雄浑,气势磅礴,描写了黄昏时候的军营风光,既有色彩的描绘,又有声音的渲染,可谓有声有色,又带着几分悲壮的色彩,边塞之豪气扑面而来。】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孤烟: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长河:指黄河。此句描写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