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之初期,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人们乘网络之盛,文字交流的成本下降,纷纷在网络上发表意见,记录思想,而这细微意见和思想的载体,尤以微博为甚。
微博者,在一最大容量为140字的窄框中,构思出属于微博主人自己的简短文字。这文字当然也算做文章,好比初一的新月,虽然小小如古代美人淡描的眉,却足以一窥美人姿色的究竟了。
那么,根据这十分简短的微博文字,我们可以窥探出微博主人的什么呢?
其人日常。这当然,微博对于一般人而言,具一定私人性。人们晒自己的生活,秀与伴侣的恩爱,没恩爱亦可秀自拍。有人便要问了:那么,我没颜呢?差矣,自拍者,非惟颜论。共和国鼓励一切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可没有阻碍任何私人情绪和姿色的表达,吧。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一系列微博主人对自我生活的记录之中,这百字一条累计到千字万字的文章中,一定程度地了解其人生活,甚至「听其言观其行」,进而挖掘到其人人品之类。
这样的挖掘,做不做得准?
很难说。对传统的文章,已经是难以判断的了。因何?传统文章,本就是有了一定文化素养的人,接受了当时社会认可的文化教育之后,写就的。一个文明人,会像只猴子那样把交配的念头写在脑门上么?「我给您生孩子?」呸,下流!别说是理性人了,但凡是人,必然存着一颗利己之心,做事时知道避轻重利害,写字的时候会不知道文过饰非吗?
微博又有些不一样。微博上,网络语言「嘈嘈切切错杂」,简单明了到让人产生恐惧的怀疑,以及怀疑的恐惧。这似乎是一个鼓吹着「作恶」的地方,许多人把「骂」这个及娘动词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个「不矜名节」,当年的魏晋名流应当要甘拜下风了,也因此,文章与人品的细微正相关关系,更加难以求证了。
不是说不能从文字中了解到人品行的万一,而是,文字,切题地讲,文章,作为人表达的一项物什,其职能被过度拔高了,而人心的复杂和晦涩,却实实在在被低估了。即便是福尔摩斯在世,恐怕也不能再构人心的思维宫殿。尝试从美好的文章、优雅的措辞中,去还原写作者绵长坎坷的一生,去推测一个自己抱着更美好幻想的人格,其结果多半会失望的。我年少时,也曾玛丽苏过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美满的爱情故事,却很快失望于我自己科普得到的一些比较实际的真实(卓文君当垆卖酒,相如耽于美色之类)。但为此便可推翻司马相如辞赋文章在文学上的地位了么?此为贪心之诫。你爱慕他的文章,还要将自己的理想追加到他本人身上,甚至这理想自己也不可及,失望的结果是为自己贪心的惩戒。
所以,如伟大的看月亮学家宴息说的:
好的文章,另一边极有可能是不好的文章;好的品行,另一边却不一定是不好的品行。不要贪心地把文章与品行挂上钩,再把品行分成渭泾分明的两边。
--
用的是高考的题,说的是近的旁的事。
题图是高中的学校。
感谢阅读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