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去的办公楼下面,有一个超大的中式快餐店。里面的餐品制作区明显隔开,分为一大一小两部分。
大的区块售卖小碗菜饭以及小炒,好几个年轻的服务员戴着口罩和帽子,穿着黑色的工作装,站立笔直。小的区块靠近门口,卖的是米线和面条,面积估摸只有10㎡吧,营业人员看上去是一对年纪比较大的夫妻,也是穿着同样的工作服,不过戴着的帽子和其他人有点不同。
我去过好几次,每次去都感到很奇怪:小区块这边总是逼仄地堆着不少人排队。譬如今天中午我也跟风点了一碗肉丝米线,坐在冷风口里足足等了30分钟。要是附近的上班族们耗得起时间,估计老两口的生意还要更好吧。
难道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吃米饭,都好米线这一口了?
无聊时观察两边的状态,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左边的工作区内,服务员打菜干净利索,和对面的顾客一样,人狠话不多,目光接触稀薄。而右边老两口所在的小区域,锅碗瓢盆、兵兵乓乓,两口子煮米线、下饺子、烤红薯、结账,顾客扎堆时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伴随着大妈的大声吆喝,好不热闹。很显然,老两口身兼数职,工作强度比对面的年轻服务员不晓得要饱和多少。
突然看明白了,这两口子的小摊位原来是“店中店”啊:就是租了大店里的一个角落做差异化经营,自负盈亏,每个月付给大快餐店月租,彼此共享就餐区和餐具。
为什么这个小档口生意格外好,大概就是那种迎面而来的热气腾腾的烟火气,很是吸引人。
那种烟火气,在空气中不停地流转,感染着进来的每一位顾客。你点餐时,大妈如数家珍地告诉你,可以提供什么食物;你等着急了,大妈拉起大嗓门安慰,别催别催马上到位;你取餐时,大妈抱歉地对你笑笑,然后提醒你,旁边有香葱和香菜,随意加。
这种工作程序几乎每天如此。对老两口来说,那枯燥吗?大概不会觉得,毕竟每一分付出都看得到收获。两口子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细想一下,好像在我们记忆中深刻的食物,都与故事离不开干系。有温度的食物,才会产生长久的记忆。比如,小时候吃的土鸡蛋炒饭,盛夏在广州小店里吃的鱼皮和冰沙,圣诞季澳门大三巴牌坊后巷弄里的无名牛肉煮烧......
你说是吧,生活已经够苦了,谁不希望能过得热气腾腾些呢? 就算没办法蹦跶,也起码可以选择离温暖的食物近一些吧。
02
昨天看了手作达人殷越的演讲,她从毕业后就在家里钻研用羊毛制作手工艺品,从来没有上过班。
有一段时间,她非常想去上班,体验那种金光闪闪的年会。正好,后来有个朋友开了一家美甲店,邀请她去做店长。
她很心动,于是回家跟她老公商量。老公听完直接说:“去跟她绝交。” 原因是在他老公眼中,殷越拥有这么棒的才华,那位朋友居然看不到。
殷越说,所以两个人在一起不要一起去消耗自己的这种才华。后来的殷越,一直没有放弃做手工,她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最后举办了自己的个展,创立了自己的手工培训班。
殷越做的手工确实非常棒,可以感受到她放在小物件里的思考和成长,很有感染力。
她的作品用“热气腾腾”来形容好像不大合适,但她自己过得不就是一种热气腾腾的人生吗?
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默默付出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种人生,过得很有意思啊。
微博上郎朗的一个视频前段时间特别火。视频中郎朗穿着短袖短裤,给旁边的卷发学生示范了一段现场演奏,并说:“要这声儿,你要咣咣咣砸得我脑袋都得掉。”
那是对钢琴的热爱和天赋,才能带出这么魔性的节奏。
能长时间保有这种“咣咣咣”的热情,真的很不容易。愿你也有这种热情,如果还没有,请不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