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把自己拉了起来谈了场话,深感没有谈透,今天又把这家伙摁在了椅子上,继续昨天关于效率的命题。
昨天讨论了一些技术流的东西,列清单、确认核心任务、分配时间和注意力,但发现执行时还是会出现偏差,笔者拿起锯子锯面前这家伙的脑袋,让他也体会下我面对他效率低下时的痛苦。
1.清单准备得完美,但是第二天发现,开始做第一件事就被卡住了。
举例来说,我目睹这个家伙手忙脚乱的那天,清单上第一件事是把多年前搁置的一本书读完,至少要把重点串完,结果他打开ipad发现,那本书并不在他记忆中的地方,于是翻找这本书花去了十分钟;在这过程中又被其他的资料所吸引,转去读那份资料,醒过神来这份材料和计划的主题不相干时,时间已经临近正午了。
总结:对待自己的清单不仅列时要认真,在考虑这件事时,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列这件事,要做哪些准备,琐碎时间里完全可以安全确认和找到那本书,避免自己临场时注意力的分散。注意力就是个奇怪的东西,举例来说,若你既对哲学、文学感兴趣,也对影视创作感兴趣,并关注了许多类似的优质公众号,那很可能你在查找某个素材时会被更新提醒给抓走注意力,于是就会出现注意力逃离的有趣现象,等你回过神儿来时,也许你已经忘却了本来的目的。
2.时间规划的很好,但眼前这个家伙在早晨一睁眼双目就被阳光刺痛了,于是时间被睡魔压缩了。
传导下来的结果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手忙脚乱去赶通勤,另一种则是被自己给气到了,索性赖倒。其实睡眠问题是正常的,如果前一夜加班很晚,第二天保持早起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同样与意志力没有关系。花额外的时间去懊恼,不如抓住手头有的时间。
总结:起晚了也不要紧,立即行动起来,并理智调整第二天的入睡时间。
3.虽然起晚并且没有做好准备,但眼前这个家伙还是像模像样研究了2个小时的材料。准许他起来闲逛,于是这个家伙就消逝在书海中了……
眼下的世界吸引人眼光和注意力的事情太多了,休息时做什么都可以,但还是尽可能为自己设置时间限度,否则回过头来时,时间又都溜走了。
总结:你不是机器,当然需要休息,但设置个合理的时间限额。
发现和自己对话也是个不错的命题,至少对于自己稍加梳理。
时间像不像这样一张大网?😉
题外的话:最后提句题外话,又记了篇笔记,其实深感没什么价值;每个人对于时间的体感都不一样;我读过许多关于时间管理的书,我觉得写得都很有道理、很好看,但那些东西和我这篇东西差不多,没什么价值,因为一个个体抽象出来的经验,再套回其他个体时,一定会出现变形,那背后有太多不可言说的东西,除非你写出一个程序,并且把这些个体塞进去。
这样讲似乎有些虚无主义,但也与写这篇东西的背景有关,因为本来要写读书札记——白修德的书读完了大半本,记了很多笔记和感想,但梳理下来,都是不可言说的东西,他们只好停留在我的本子上;而有些来自于很深远之处的不安,也只能停留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