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名师大讲堂”第十四期活动已经结束近一个月了,当时的兴奋、激动已渐渐褪去,脑海里只剩下郭峰老师《融汇四界,粹育
英华》讲座的几个片段。印象深刻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
反思一:讲座伊始,郭老师就提出:现在语文界存在程式化、公式化教学,千课一面。扪心自问:“自己上课走套路吗?”答案无疑是:走套路。因为套路易学、易操作,不费脑。自己也曾暗暗定制计划:寒暑假就把下个学期要上的课备好,但计划一次次落空。为什么?怕吃苦。自己心理是这么想的:辛苦了一个学期,先放松一两天,结果就放松了一个寒暑假期,整个假期就这么泛泛悠悠地过了。
反思二:他把在语文教坛深耕之所得,概括为:语文至美,美在四界——课堂语文、生活语文、文学语文、文化语文。
“课堂语文:没有最好的教科书,有最好的教学。”是的,课堂语文的核心在于老师自身的素养。观摩了这么多的名师教学视频,自己只学到了形,学不到神。“神”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对典故的信手拈来,是出口成章。我是80后,有人称80后是“欠自己一个背诵年代”的一代人,加之自己读的又是师范,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营养不良。自己再不努力,怎能有最好的教学?
“生活语文:从语文习得走向语文生活实践。”生活语文的实现在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己爱玩手机,怎能让孩子不玩手机呢?自己不爱阅读,怎能让孩子爱上阅读。经常有人撰文写道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大人都停留在头脑层面,怎能要求孩子实践。
“文学语文:用文学语言感化学生。”自己课堂的语言还是很平淡无奇的。诗情画意的语言、美感语言,这些语言也是老师自身素养的体现。素养哪里来,靠听、说、读、写。文学语文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努力,努力,再努力!
郭老师在讲述文化语文时,他举了李白《行路难》的例子。三首《行路难》写出了三个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行路难,归去来的李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李白。三个李白都是李白,这就是人性。自己的语文课堂还是单线思维,绝对的好和坏,这样的课堂,学生做事容易偏激。
每一个优秀语文老师都是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的。付出一点,就想收获很多,这恐怕不可能。别再埋怨学生、家长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