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自己臃肿的身材,看着肚子上的肥肉,整个人都不好了,于是下定决心决定减肥。
如何减肥呢?
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我们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但自律这个非常正能量的行为一定会在我们的计划中。
我们会计划出各种针对减肥的计划,比如一天摄入多少热量,一天的运动量多少,该如何规律的生活,该如何自律的作息,该如何自律的践行计划。最后,我们还会幻想一下减肥后的美好愿景,如何美,如何漂亮,仿佛成功近在眼前。最后的目标达成实际上就是驱使我们减肥的动力。
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大部分人的计划就只是计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那些不需要靠计划来完成计划的人,往往都是无比自律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很少很少,所以我们对自律的人总是充满敬意,这是我们对于强者的一种尊重。
上面只是简单的举了个减肥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想着这个要自律,那个要自律,甚至写了不少计划。通常情况下,这些计划都是破产计划,最简单的就是睡前不要刷手机这种简单的事。
明明告诉自己要早睡,明明知道晚睡对身体不好,明明知道应该要自律的生活,结果还是忍不住刷刷手机,然后就是第二天起不来。
以上,都反应出了一个终极问题,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自律呢?难道理智真的战胜不了拖延、懒惰这样的坏毛病?
要讲自律,我们就不得不讲讲自律的反面,也就是导致我们无法自律的‘凶手’拖延和懒惰。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四个方面:生存、繁衍、社会、家庭。生存是最基本的本能,也是最最重要的本能,所以占据最高优先级。就是说,我们的所有的本能反应,实际上最终的服务目标都是更好的生存。
在生存这个最高级的需求下,符合生存的行为模式就开始工作了,懒惰和拖延就是在这种最高级的需求下存在的,而自律则是后天理性的选择。
为什么拖延和懒惰是生存的需求呢?
从我们现代的角度看,拖延和懒惰完全就是两种不必要的生存需求,但是在远古时期,这两种本能就是很重要的需求了。拖延的背后实际上是害怕失败的恐惧。
从进化的角度看,正是因为对失败的恐惧,让我们在面对前方未知的环境时,我们不是不管不顾一拥而上,而是小心翼翼的观察,以此来判断危险程度,来增加生存几率。
而懒惰呢?
是为了减少消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要是像现代社会这样,没事跑步运动,我们的祖先搞不好就饿死了。
从这个角度就会发现,自律实际上是反本能地,而这种本能还是符合生存第一的最高优先级的需求。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绝对的优先级面前,虽然理智的自律一时占据上风,但绝对不会长久,因为这会让我们的潜意识感受到生存危机,从而开始一系列自救。而潜意识影响意识,但意识层面的理智又会分析出自律没问题,所以,这种反应通常通过别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说减肥想吃肉,运动觉得累。这都是潜意识为了保护生存做的决定。
通过以上结论,实际上我只是想表达一个结论,那就是自律实际上是反本能的行为,这是不符合人类的生存本能的。
想要变的自律,本质上就是要把自律这种反本能的行为,和拖延、懒惰这样的生存优先级行为达成和解,而不是对抗。这就需要我们的意识不断告诉潜意识,自律是有利于生存的,是一种好的行为。
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的自律精神那么好?
刚刚出生的时候,一切反应都是本能的,所以我们哭闹,要吃要喝,这是生存的需要。
等到我们大一点,我们的自我开始觉醒,但是为了生存的需要,我们的行为的养成实际上是根据养育者的行为来决定的。
一个孩子的自我形成从一岁时就开始了,这个时候,孩子开始说话开始学走路。如果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支持,孩子就会勇敢的探索这个世界,他的自我探索精神就会被完善,心智会更加独立坚强,这对孩子以后的心理调节很有帮助。
如果父母总是干预孩子的行为,那孩子的自我就会被父母的自我压制,从而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父母的要求,也就是他把自己的自我压制住了,这不利于孩子完善心智,这些孩子的心理多多少少有些问题。这样的孩子心理调节能力是比较差的。
心理调节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孩子怎么看待自律这件事。
比如,写作业。写作业这种事,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反本能的,影响他玩耍,可是不写又不行。
心智完善的孩子会调节心理,他有自己的自我认知,通过探索,通过了解,他知道这是学习知识,有了知识能够帮助自己更有利的探索世界,这就是正向的想法了,他就会从排斥到感兴趣。这样的孩子,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心智不完善的孩子呢,因为他的自我被父母压制,几乎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即使有,父母也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大人是为了孩子好,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他们会在父母和老师的权威下被迫完成作业。
这种被迫就是负面的情绪,负面情绪堆积久了就会爆发,要么是对内攻击自己,要么是对外攻击他人。他会觉得这一切都是为了父母学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抗拒心理。抗拒心理的最好表现就是不想做,懒的做,想要回归本能去玩。
这就是心智不完善的孩子为什么会拖延了,他的本身自我一直都被压制,没有形成独立自我,没有好的心理调节,时间长了,大脑为了方便认知,减少能量消耗,就把这种拖延固化成习惯了。
这种强迫的行为实际上一直延续到现在,当我们想要减肥的时候,我们的拖延行为就开始了。因为在我们的认知里,减肥是痛苦的,是需要强迫的,是要摆脱很多诱惑的,所以我们小时候的那种‘被迫’做事的潜意识就会出现,这已经成了我们大脑中的本能反应。
我们会发现,能否自律,实际上就是能够换一种角度来看待,把要做到自律是要忍的,是需要强迫自己的,是需要牺牲很多的等等这种负面想法消灭掉,因为这些想法实际上无形中加强了我们潜意识中被固化的坏习惯。
想要改变固化的行为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感觉到新的体验,用新的体验覆盖掉以前的坏习惯。
比如减肥,在运动后,我们可以感知下我们的身体,感知我们刚刚运动的地方,甚至可以用手来加强暗示,告诉自己,感觉棒棒的,感觉到进步了,感觉身体正在变好。然后你会发现,真的是这样,你会感觉很好。时间长了,固化的信念就会被覆盖掉从而产生新的正向的信念。
切记一点,无论做什么事,要感受到进步,或者是能看到希望,因为人类的本质是趋吉避害的,长时间没有进步,会让我们的本能产生倦怠感,从而产生抵触心理。买彩票人的心理实际上就是为了虚无缥缈的心理买的,他们买的不是彩票,是希望。根据这种心理,有了现在很火的盲盒。扯远了,这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了。
二,健康的自律心态
如果大家能坚持看到这里,那上面的三千字就没有白费,因为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这个观点来的,所以,坚持才有收获。
健康的自律应该是自由的,积极的,充满正向能量的,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
比如,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当我感觉到迷茫的时候,看看书,能发现很多解决方法,这让我感觉很好。当我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我的身体告诉我该休息的时候,没关系,该休息休息,有时间补上。我看书不是强迫自己为了得到或者学习到什么,我是在和大师交流,别让我的观点打败他们,如果他们能够有更好的观点当然更好,我会收获很多。
这个读书的例子,就没有任何强迫的成分,所以本能是不抗拒的。无论是让自己感觉很好,还是很有收获,这都是符合本能的。没有了排斥,慢慢的这种正向的信念就会充斥大脑,也就是潜意识,最后形成好的习惯,自律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我们再说说减肥这个致命话题,我觉得这个话题大家比较好理解,毕竟在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减肥真的成了社会问题。
减肥,还是遵照上面的原则,我们不要强迫自己,强迫的后果是反弹,我们要找到更加长久的方法。当我们减不下来的时候,不要焦虑,不要强迫自己一个月廋多少多少斤,一到吃饭的时候,仿佛要了自己的老命。
减肥不是为了对抗自己的懒惰和拖延,而是寻求一种更加健康的生活状态,改善自己的饮食,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早起早睡,学会运动。寻求正向的减肥生活状态,这样不但能够减肥,还能够极大的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让自己变的更加积极阳光。
没事多夸夸自己,这也是增加我们积极信念的好方法,每天坚持跑步了,多夸夸自己很厉害;坚持早起了,多夸夸自己厉害;没吃高热量的食物,摸摸自己的肚子,告诉自己棒棒的,要健康饮食......
三,自律的目标最好能短时间感觉到进步,感觉到有收获
上面写过,感觉到进步,这是一种正向的反应,会极大的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从而改善潜意识中被固化的拖延懒惰的坏习惯。这就需要把目标细化,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进步,要不然时间长感觉不到收获,潜意识会觉得这项技能实在鸡肋,从而开始反抗,那就万事休矣,别来找我。
比如读书,读了半天读了个寂寞,那时间长你就会感觉到焦虑的,感觉学到了很多,结果没个卵用,那有什么用,所以,学习的知识要用应用场景,要通俗易懂,要能直达问题本质,要能够解决自身问题。每次学到一个观点,感觉豁然开朗,很有帮助,这样的读书才是正向的,才是促进自律的方式。
比如跑步,第一天累的要死跑了几公里,结果第二天跑不动了,你只感到到了累,哪里感觉到进步了,第三天觉得累,干脆装死不跑了。最好的方法应该是,今天五百米,明天五百零一米都是进步,都值得高兴半天。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就是收获,这就是很激动人心的。
从上面这些我们可以发现,自律是不带有强迫性的,强迫的自律是反本能的,这样只会无形中加强拖延和懒惰。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自律,用积极正向的信念打破固化的坏习惯。我们要多用正向的语言多夸夸自己,会极大感受到被鼓励的幸福感。要感觉到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好的正向的改变会越变越多,会越来越好的。
祝福各位,祝大家自律成功。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