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肝长大了,每天晚上睡前,关灯以后要跟妈妈躺在一起聊个二十分钟的天,分享四岁小男孩的一些喜悦与忧愁。
他聊到学校新装潢的阳台地板,聊到新来的同学,也聊了关于自己喜欢的变形金钢在学校里无人赏识的郁闷,告诉我同学们不耐烦地回答他『整天都是变形金钢』,『我不喜欢他们这样说』他嘟囔道,小小的脑袋靠在妈妈的胸口。我一边感慨孩子成长的速度,一边共情他安慰他。关上门离开他的房间前,他又最后跟我说了三句话,妈妈你明天能不能用铃铛叫我起床?妈妈那个铃铛里面有一个小钥匙;妈妈那它是铁的可以被磁铁吸起来吗?絮絮叨叨的,不愿意让我离开,我当然知道他只是舍不得啦,所以耐心地听他讲完,然后关上了门。
大概是把心里的话都讲完了,几分钟以后再看监控里他已经沉沉睡着了。孩子已经开始走属于他自己的路了,开始有了成长的烦恼。三岁9个多月的时候,机缘巧合试了一节钢琴课,开始了小家伙的琴童生涯。在他练琴这件事儿上,因为总是担心他磨蹭浪费时间,所以常常在练习时鸡飞狗跳,精疲力竭。很多清醒的时候能够明白,焦虑的根源来自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担心浪费太多时间成本,把本该属于他愉快的玩耍时光占用了,但是却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但其实回头看走过的这一年,已经进步很多了,只是作为家长总是不小心要求地越发严格,做的到80分就希望他能够做到90分,常常忽略了对他来说做到80分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于是决定改变陪练心态,牺牲一点进度和效果,还给他一个相对宽松的练琴环境,允许他在合理的空间内自己把控。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过几个坎,小时候短暂的不喝奶,吃饭不乖,哄睡难,之前有段时间啃指甲,到现在的练琴,每一个问题都让我崩溃过好多次。我常常自责自己做的太差劲,总是控制不好情绪小怪兽,在崩溃,责骂,愧疚的负面情绪中反复煎熬。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我从来没有放弃寻找应对的方式,每遇到一个问题,都尽量去想办法克服了,并且也成功地解决了大部分问题,虽然过程是反复曲折的。什么才是正确的养育,一路摸爬滚打自己摸索,现在依然没有得到一个完整的正确答案。很多时候觉得很感谢我的孩子,尽管遇到的是我这样一个不完美的妈妈,他的成长却好像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用他非常乐观开朗的底色一直笑嘻嘻地面对我和这个世界。我常常被他的淘气弄的紧张不安,但也慢慢意识到他的天真才是莫大的馈赠,不应该用成人世界里的条条框框去教育他如何成长成流水线上的作品。我拥有一个松弛自由的孩子,我该做的是尽可能地去保护他,而不是成为为他戴上枷锁的人。
虽然各地的妈妈育儿的理念和方式都不一样,但是对孩子的爱却都是相似的。方式不同,只是因为每个人对于什么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的希望孩子坚强,独立,有的希望他们能够快乐成长,当然也不会缺乏鸡娃的母亲,一心想让孩子一路走进最好的学校,或者成为最优秀的人。
小卢卡斯马上4周岁,虽然他还是一个小小人儿,但却日益让我头痛,常常陷于不知如何应对的困境中。爱让母亲变得容易焦虑,总是担心因为自己的不足而影响了孩子的前途,或是担心因为控制不好情绪而影响孩子成长,时而严厉,时而温柔,在鸡娃和放手之间来回摇摆,举棋不定。如何获得平衡? 没有人知道。
但有个妈妈说的很好,她说不管外面的声音有多少,什么科学育儿之类的,不用去管那么多。养育对于妈妈来说,是一场修行,其实对孩子来说,遇到什么样的妈妈,也是他的修行。人从出生开始,不能够决定的事情有很多,孩子也该去学会如何面对他自己的原生家庭,这里面是伤痛也好,是快乐也罢,人生一遭,就是来体验的,你永远也不知道,也许你的天赋就藏着这些伤痛后面。所以其实不需要努力去追求完美,好像别人能做到的,你做不到,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一样。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去尽量找到我们内心的平衡,然后无愧于心就好。
家,应该是让人放松的地方。不管你了解多少科学育儿的方法,或是得到专家各种各样的建议,记得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他,让他自由生长。没有什么理论是唯一存在的真理,也不需要根据教条来养育完美的孩子,作为妈妈,应该拥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接受自己孩子的,好的坏的,全盘接收。发现他的长处和闪光点,然后再慢慢往好的方向引导,至于结果如何,时间会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