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成绩陆陆续续出来了,妈妈们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尤其是家有初中娃的,毕竟中考的压力太大了。孩子年年增,高中就那么几所,升学率还不到50%,人人都想挤进教学资源相对集中的那一两所优质高中。考不上高中,就意味着与大学无缘,除了为数不多的学霸家长,几乎没有不焦虑的。我家孩子已经上大学了,我算是过来人。于是,还在水深火热中的朋友们都愿意跟我聊孩子,聊着她们恨铁不成钢的焦虑。
其实,经验基本上很难分享,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家庭也不一样,每个父母的价值观,育儿观也不一样。而我所能扮演的角色无非就是倾听和在适当的时候,起点灭火的作用。可能晚上回家一看见孩子,火焰就又窜起来了。即使这样,我也很愿意去做,因为妈妈们实在是太需要一个诉说、发泄的对象。朋友的儿子今年初二,我们这里初中四年制,还有2年中考。孩子成绩其实也还可以,班级近50名学生里,能排在十几二十名,爱好体育,也相对贪玩。由于所在的初中一般,这个成绩上高中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事心急如焚,补习班也报了,每天下班各种看着背诵,青春期的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家里几乎每天都上演鸡飞狗跳。很多时候我都是在听她说,偶尔也谈谈我的看法,但其实收效甚微。身在其中,很难客观理智。就现在的教育环境,上高中是多数孩子和家长的奢望。耗尽心血考上了高中,也给很多孩子造成了内伤。身边不断有抑郁休学在家的孩子,随之而来的是孩子和家长更深的焦虑和痛苦。一位同事就是这样,她眼泪都流干了,也曾无奈地和我说,这要是个宠物我就不养了,可这是个孩子啊!
我也焦虑过,但又不得不佛系,因为焦虑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添乱。孩子是否优秀,不完全取决于孩子自己的努力。内卷越来越低龄化,靠十一二岁岁的孩子去自控,去自我鸡娃,那还是孩子嘛。无论我们是否愿承认,起更多作用的应该还是来自于基因遗传,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诸多客观因素。别人家的孩子,那是有别人家的父母。我们自己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我们今天要求孩子的,当年自己也没做到。不是说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比自己强,只是要量体裁衣,不能好高骛远。
升学率摆在这里,必然会有一大半的孩子考不上高中,但不意味着他们的人生就从此黑暗。考不上高中的孩子就没有出路了吗?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出状元。
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目标不就是孩子能幸福快乐?但这一定不是和学历成正比关系的,起码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下我们所看到的。我们这一代家长,绝大多数人都从事着普通的工作,拿着不多但也饿不着的收入,享受着我们普通工薪阶层的快乐,不好吗?为什么就单单不能接受养了一个普通的娃呢?
这种感觉大家是不是都很熟悉?当孩子生病时,我们会祈祷,只要孩子能健康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当孩子身体健康时,我们又会想,如果再听话点就好了,如果学习再好点就好了;当孩子学习还不错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更高的需求,如果能考进级部前多少名就好了,如果能考上某某重点高中就好了,如果能考上某某985大学就好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走着走着就忘了我们做父母的初衷。
希望我不成熟的育儿观,能多少缓解一下正处在焦虑中妈妈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