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美国]珍妮斯•A. 拉德威,译林出版社,豆瓣8.7分,个人推荐8.5分
这个版本的序言太长了,这也是现代书籍的弊病,可能这么说太严重了,没有名人推荐就好像缺少了点权威性,这是出版社的惯性思维,还是作者保证销量的秘法。书籍的影响力和持久并不依赖于前言和序言的解说,对于我而言,是画蛇添足的,读完之后的总结应该是自己去思考的事情,不应该去代笔。
珍妮斯·拉德威在其《阅读浪漫小说》中阐述:大多数普通人在意的并不是通俗小说的文学价值本身,而在于它能否完成其社会功用,那就是让人们从主人公传奇般的经历中体验到“感情得到濡养的感觉”它能否满足读者所做的梦,能不能替换成读者进入小说中,拿过去的武侠小说,和现在的网文来讲,就是蓄意地去编造一个梦空间,让读者的幻想继续提供“爽感”。
而文中所提到的“浪漫小说”(romance),在西方语境中,在中世纪晚期是指骑士、英雄的冒险类作品,近代常指爱情小说,这是新兴的中产阶级衍生出来的极度表现的内心欲望。到了现代后,这种欲望被大众化普及。而现代社会的宽松体制,或者说是身份阶层的隐化,人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追求,追求在其他人编造的故事里来满足替换身份的梦,以至于形成一个特定的消费市场——来体现现代人不断更替的迫不得已的放纵心理,和唯恐不及的情感需求。
这里面讲到浪漫小说的出版史,书籍它首先是一种商品,和其它商品一样受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影响,外观、定价、购买便利性、广告等营销技术是最终销量的必要条件,而且越来越复杂多变。禾林出版社能卖出1.68亿本浪漫小说,其根本是因为技术和分销方式的变革,让这些出版商意识到,什么才是读者群体能够重复购买的类型作品。
商业模式上的变革,书的商业复制之路也开始兴起,积累读者群的方式已经过于缓慢,编辑从逐文逐字审阅过渡到广泛受众元素的归纳和收集,直到分配到每一部作品中去,制作出大众接受的标准化产品,销量就会得到保证。
“阅读浪漫小说”所对应的特定受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家庭主妇,她们集中了家庭生活中的烦闷和困顿,她们情感空虚没有发泄的方式和机会,她们身体劳累,强烈需求情感的释放和安慰。
我们眼中看似她们安稳的日子,她们还有着期望被呵护和被关爱的情感缺失,这些需求和缺失是恒常存在的。浪漫小说的读者也很清楚其中的虚假成分,她们依旧然需要一个虚构的理由来幻想有这么一个“理想人物”,来对应自己的情感补偿,这类小说的核心需求就是永远存在一个英俊潇洒、有钱有闲的男主,被各式各样的女主所迷得昏头转向。
是不是很像国内的那种霸道总裁和灰姑娘的故事,她们也有所不同,关于女性自我形象并不是追求金钱和权势,而这里所讲的是平等的恋爱关系中,保留着女性的自主权,突显女性独有的个性魅力。珍妮斯说浪漫小说其实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女性的个体性和自我感知与接受他人的呵护和照顾是可以共存的。”
值得仔细去看的反而是第一章,她在阐述一本畅销书的产生过程和原理。
1、了解浪漫小说的发展历史,对比当下的现状,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浪漫小说是一种典型的类型小说,和推理小说、恐怖小说、西部小说等类似。侦探小说是最早出现的类型小说,浪漫小说的前身是哥特小说,浪漫小说类型诞生的标志是1972.4埃文书屋发行的凯瑟琳·伍德威斯的《火与花》。平装胶订的类型小说最早借助了杂志的形式和渠道进行发展。
[if !supportLists]3、[endif]浪漫小说的风靡是出版印刷业技术革新的结果。
新的高效率轮转印刷机器;
快干合成胶的发明,基本消除了过去动物胶装订开裂脱页的现象。
大型连锁书店的诞生使得图书业下沉,从精英人群接触到更多中产阶级甚至以下阶层。
4、浪漫小说的诞生是图书出版业对“出版”和“图书”观念改变的结果。
浪漫小说的关键在于如何去“描述成为一个人关注对象的那种感觉”,也就是强调男主爱上女主、和女主角之间产生的情节和互动。
女性读者需求的不是男性本身,而是男性对女性的爱、呵护与关怀(也就是我前面所讲的情感缺失。不过感觉对象并不一定是男性。),女性想看到男性依赖女性。
浪漫小说最重要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①美满结局;②男女主之间缓慢但持续发展的爱情;③男女主最终在一起之后的细节内容。
浪漫小说中,女性读者期望从男主角身上同时完成父爱与母爱的集合。女性的成长是一个从母爱中挣脱,寻求更具有权力的父亲的爱(父权制),再到重新渴望母爱的过程。浪漫小说中,男主角必须同时兼顾父亲和母亲的两种角色(双重视角)。女主在男主身上实现回归为婴儿的过程。
翻译的一般,看的很累,我歇息间隔了好几段。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欠缺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