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黄和小蓝》有感
02002 许叶青
当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就会产生第三种不同的颜色。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使用众所皆知的色彩原理,也就是蓝加黄会变成绿,完成了这个故事。两个有如从纸上撕下来的小圆点,小蓝和小黄,带有儿童的喜与悲。
《小蓝和小黄》的故事从小蓝的一句话开始。在正方形的白色画面正中央,有个像是从纸上撕下来的蓝色圆点,旁边写着“这是小蓝”。原文也写得相当简单,只有This is little blue。没错,就是从蓝纸上撕下来的小蓝。从此这张纸片不再只是纸片,而是故事的主角,名叫小蓝的小孩。故事由此开始。
小蓝有很多朋友,其中小黄则是他的知心。某天,小蓝的妈妈要去买菜,叫小蓝一个人看家,但是讨厌无聊的小蓝才不想乖乖听话。小蓝决定出门去找小黄玩,但是怎么也碰不到小黄。当两个人好不容易碰面,紧紧拥抱在一起,没想到两人重叠就变成绿色了。
这个绿小孩既不蓝也不黄,蓝家跟黄家都说这不是我家的小孩,不给他们进门。两个人伤心哭泣,难过的眼泪分开了蓝色与黄色,又变回原来的小蓝跟小黄。这下父母总算知道那是自己的孩子,结局皆大欢喜。
不过这里其实有个重大发现。那就是当故事中的大人开心地拥抱在一起,也会变成绿色。从此大人们明白绿色是快乐时所产生的颜色。真是个欢乐的故事。这个故事以色彩混合原理为主体,以混色现象巧妙描述不同个性的人们如何相处,即使成年人也能理解其内容。以蓝色与黄色象征不同的个性,两者相遇融合成为新的颜色,也就是绿色。而且融合之后的颜色依然含有原本的元素,是可以恢复原状的。精心运作融合与分离的原理,将个性与天赋的严肃课题化为轻松愉快的幸福故事,何其巧妙。此外本书在视觉表现上,更挑战了撕纸片、四边形等抽象形状的实验性构成手法。这些都是当时绘本界前所未有的创举。
这本绘本里面没有兔子、青蛙之类的具体造形,只有一堆抽象形状,小孩子们能够理解吗?事实证明大人这样的疑虑只是杞人忧天,即使用抽象的形状来说故事,孩子们依然能充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