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图片不多,放心看!!!写完这个文章我也把抖音卸载了,是真的卸载了!
几周前,抖音更新了品牌slogan:在抖音,纪录美好生活。
万万没想到,我这样一个对互联网产品极度钝感的人,竟然中了抖音的毒,常常一刷就到夜里两三点,然后自责万分,一气之下卸载了抖音,然而没过多久,又很没骨气的悄悄装回来,一刷又是一个周末,然后又自责万分,一气之下又卸载了抖音,然后我就这样陷入了“装--卸”抖音的无限循环之中,这还真是像极了吸鸦片呢!
2017年10月-11月间,一个要好的大学好友给我微信发了一条信息,内容是她拍的一段抖音:她跟着《短发姑娘》的音乐节奏做手势舞,自动重播的15秒视频,不时闪过各种视觉特效。我与她不常见面,相较于文字和语音,这种“见面”方式别开生面,当时觉得有趣的很。大学好友那时也刚接触抖音,收到我的积极回复,初识抖音乐趣的她,极力向我安利抖音。没过多久,我去她那玩,然后第一次下载了抖音,入坑开始了吸抖音之路。
接触抖音至今不过半年的时间,为什么我一个连朋友圈、微博都能戒掉的人,会如此沉迷抖音到不可自拔?此文就将从我使用抖音的心路历程来严肃思考一下抖音中毒这个问题。
1、我是怎样的抖音用户
除了跟大学好友一起合作拍过两个抖音以及给同事拍过一个测试抖音之外,我是属于那种只看不拍的“围观型”用户,用我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懒人用户:懒到直接使用微信账号关联登陆,然后就一直刷推荐视频,喜欢的就多看几遍,很喜欢的就点红心收藏,极度喜欢的就点进作者主页去看看,不会特意去找带#话题或特定作者来看。
2、我都收藏了什么样的抖音视频
上一次卸载抖音时的收藏视频是338个,为了写这个文章,这周二又一次下载了抖音,收藏视频就增加到了347个,别看只有9个,背后都是熬夜后的自责和空虚。
347个收藏视频中,有2个是和大学好友合作的视频,但最近才发现好友将视频设置成了“私密”,我这也看不了了。其余345个视频我大致分了下类:
- 萌宠
作为一个具备9年铲屎官经历的现役云养猫患者而言,抖音无疑是最佳的云吸猫平台,故而我收藏量首当其冲的便是各种萌的、酷的、傻的、懵的猫,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有猫怎能少得了狗,还特别是那种欠它们一座奥斯卡的戏精般的纯纯(蠢)的二哈、撕家、金毛、短腿柯基、人精泰迪。。。
- 小哥哥们
抖音上好看的小哥哥不要太多了啊!小哥哥们不仅长得好看,而且他们的手也好看,声音也好听啊!所以,收藏量赤裸裸地显示了我这个保温杯泡枸杞的八零后老阿姨不仅是颜控,还是手控和声控!喝一口温热的枸杞水,嗯,果然颜即正义,诚不欺我也!
- 穿搭、化妆、发型、健身
我虽是一枚女汉子,但属性仍是女,所以穿搭、化妆、发型也是我的刚需,特别是那种带有“微胖女生穿搭”、“显瘦极简穿搭”、“头发少发型”“脸大发型”“瘦手臂”“瘦背”等关键字的抖音视频更是我的心头好,因为我不瘦、脸大、头发少,心酸到哈哈哈。
- 各种温馨场面
如弟弟舍不得姐姐出嫁偷偷抹眼泪、爸爸带着两个孩子踩水坑、汽车停下让孩子过斑马线孩子过完之后向司机鞠躬感谢、新手爸爸第一次抱自己刚出生的宝宝时的手无足措和泛红眼眶、日本地铁的乘务员为轮椅乘客上下地铁时准备的的踏板以及各种高级无痕的撒狗粮系列。
- 风景风光
比如日本徇烂的樱花、封山的雪景、镜子般的盐湖、透明见底的海等我暂时还没有机会去现场但计划未来能去的地方。
- 生活技能
比如那种又是沙发又是床的多功能家具、节省空间的变形推拉门/窗、看不到针脚的缝衣服方法、冬天洗羽绒服的方法、便携式简单版洗衣机、以拉扯一长串气球来代替传统鞭炮等各种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上但是初看觉得很牛逼的生活技能。更不用说还有那种怎么快速除掉衣服上的油渍以及怎么用电饭煲做快手饭这种生活刚需了。
- 具备一定教育功能的视频
这应该算是我的收藏里比较特殊的一类,但也是数量最少的一类。举例来说,一个印象深刻的视频是作者通过卡通图画加上唱歌的形式告诉小朋友自己身体的哪些部分是不能够被别人碰的。
以上,就是对我抖音收藏类别的基础分析,从中应该很容易能够描述出我的用户形象:女性、喜欢猫狗、对服饰化妆发型有需求(说明现实中有痛点)、渴望美好(说明内心敏感,容易掉眼泪)、对生活有热情(说明现阶段缺乏)、对教育关注以及最重要的是颜狗(说明现实中是单身狗!),哈哈哈!
3、我为什么要卸载抖音?
诚如抖音最新的slogan所言纪录美好生活,通过抖音,我的确以最小的成本在短时间内观看到了很多人酸甜苦辣的美好生活,跟着大笑、跟着落泪。但我还是选择卸载抖音,为什么呢?
- 一刷抖音停不下来
抖音这个产品操作极其简单,你只要打开APP,一个15秒的短视频就推送到你眼前,视频播完了还不像视频网站需要自己动手点击“重播”,它自动给你重播。“喜欢”、“评论”、“转发”按钮一目了然,轻轻一点就能操作。不喜欢这些操作也没关系,你只要上下滑动手指就能观看源源不断的新视频。抖音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将操作做到了最简化或者说傻瓜化。
同时,抖音的算法也挺吓人,我自己的经验是抖音可根据你的收藏以及你在一个视频上停留的时间来向用户推送他们喜欢的视频内容。甚至,我在微博上偶然刷了一个网红的微博,当我隔了几天再打开抖音时,第一个被推送的视频竟然是那个网红!所以,“一刷抖音停不下来”、“抖音中毒”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我最疯狂使用抖音的一段时期是2018年春节假期,几乎每天刷到两三点钟,然后早上起不来,熬夜导致精神很差。我自制力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所以为了避免熬夜刷抖音,我只有选择把抖音卸载了。
- 刷完抖音后我很自责觉得空虚
抖音15秒一个的短视频对用户体验来说很轻量,但能提供的信息就非常有限和碎片,信息也往往都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表层信息,比如告诉你MAC专柜有口红试色机器、怎么缝衣服看不到针脚、怎么一个人就把床单换了。甚至更多的视频是不提供信息的,单纯只是搞笑有趣,纯粹只是娱乐。
而且刷多了抖音,很容易陷入厌倦和疲劳,原因很简单,你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的“海草舞”、“小哥哥我给你个东西”、“我们不一样”等视频在短时间内密集出现,当套路熟烂于心时,小哥哥再好看,也容易视觉疲劳。
抖音本来就是一个即时娱乐型APP,当我在使用它的时候,我本就不应该抱有获取信息的期待。所以,当我在经历刷了几个小时的抖音,又瞥到原本计划读的书还躺在一旁,心中无比自责和空虚,所以为了心理好受,还是卸载抖音吧。
- 抖音并没有审查机制
抖音产品傻瓜化带来的重大利好是产品进入无门槛能吸引大量的用户,据我的经验,注册成为抖音用户似乎只要手机号就行,并不需要其他信息。对于手机已经日渐成为身体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现代人来说,有一个手机号再正常不过,所以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很多低幼龄的未成年用户进入到抖音,抖音似乎并不能根据手机号来区分这是一个未成年用户,因而在推送内容时无法做到差异化。
我不止一次在抖音上看到稚气未脱的小女孩学大人分享化妆前后的对比视频。以及我在抖音上也看到了不少打擦边球的轻色情视频,比如隐去脸部拍手部慢慢解衣服露肉之类的。
除了未成年成为抖音用户直接拍发视频外,我也看到了很多作者发出的视频是关于未成年的,比较经典的是很多的幼儿园老师会拍摄小朋友们的视频,比如怎么快速穿冬天的大衣,或者是配合老师做一些抖音上热门的手势舞之类的。小朋友们是很可爱,但是我个人并不认为老师有权利将小朋友的视频曝光在公共平台。不知道抖音在用户上传视频时,有没有相应的侦查机制,发出类似“您上传的视频检测到未成年人图像,我们建议您取消上传”的善意提醒?”
- 抖音开始卖广告了啊
这周打开抖音,发现不是直接跳转到主界面,而是会经过一个广告页,广告页完了之后,继续刷抖音,才刷了三个,就刷到了一个广告,虽然抖音很贴心的提醒这个是广告,也给了用户主动选择不看广告的权利,但是刷出广告的频率实在高的有点吓人,而且大部分广告还都是游戏类的。哎,毕竟抖音抓着这么大的日活流量不想办法变现也不现实。
抖音以其强大的日活量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证明了它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互联网产品,我卸载抖音主要是出于个人的需求和痛点,与其产品好坏无关。
4、卸载了抖音,然后呢?
除了抖音,我还对另外两款互联网产品中过毒: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
我经历了新浪微博最辉煌的时期,见证了很多公共事件通过微博这个扁平化平台得到倡导和解决。但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微博无休止的推送各种广告、明星八卦、网红博主后,在经历过类似抖音“装卸”无限循环之后,我最终还是卸载了微博。
微信朋友圈已经停用快两年了,停用是指基本不怎么发朋友圈,也不主动去看朋友圈。当时做出这个决定除了刷朋友圈很浪费时间之外,还有怎么别人生活都那么正能量带来的丧以及一不小心朋友都成了微商后被刷屏的烦。停朋友圈带来的坏处,一来是不知道朋友最近做了啥,聊天的时候容易尴尬,会被朋友diss你都不看我朋友圈,二来是容易错失一些不错的机会和宝贵的信息,其他的倒没什么。
所以,卸载了这些产品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 公共生活VS私人生活的界限和所谓隐私
互联网技术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生活空间,原子化的个人能跨越空间时间限制直接交流。没互联网之前,追星只能去看演唱会去剧组探班,成本极高,而且还容易发生刚到剧组却得知偶像已经离开的信息差。有了互联网之后,不用特意去找,偶像自己就会随时随地的分享自己的行程日常,生怕粉丝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加入偶像的各种线上粉丝群组,和天南海北的人一起为偶像打CALL,打破了空间限制。同时,互联网还给了普通人在这个新型公共生活空间发声的权力以及成为意见领袖的可能性,这个从“网红”一词可看出。
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界限的模糊以及所谓的隐私。这个星期刷抖音,#江音奶茶店小哥哥#火爆了抖音,刷十个视频必然会刷出来一个这个小哥哥的视频。他是一个刚满18岁的大学生,在江阴一家奶茶店兼职,因为长得秀气又会化妆的一张好看的雌雄莫辩的脸而走红。很多江阴附近的抖友会专门去开车去奶茶店找他,就是为了跟他拍个合照或者是拍一个视频上传到抖音。爆红带来的后果是他的个人信息早就被人肉搜索贴在网上。
对一个普通人,因为长得好看,在工作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人围观拍照拍视频,甚至还堵在自己常去的服装店就为了拍一段抖音,对方甚至能够倒背如流你的名字,你住哪里,想想也是够恐怖。总之,只要连上了网,谈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的界限以及隐私似乎有点好笑。而其中更加讽刺的是,是我们自己自愿地把自己的个人生活和隐私让渡给了公共生活,比如朋友圈、抖音的地点定位以及乐此不疲在这些平台上分享个人生活。
- 真相是什么?
抖音15秒的视频,是经过剪辑(可能拍了无数遍),特效、音乐等加工而成的,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主观的选择和美化,所以信息真实性是流动的。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抖音,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属性的公共平台都会有。所以,互联网让信息分享极度简化,但却将寻找真实信息变得困难重重。
- 防沉迷/上瘾机制的必要性
在我刷抖音停不下来的那阵子,我想到了防沉迷/上瘾机制。我知道游戏是有针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上瘾机制,比如玩多长时间就会自动退出不能再继续玩游戏之类的。
但我又想,作为一个成年人,防沉迷/上瘾机制却更像是一种控制手段,忽略了成年人的主动选择权利。毕竟最终回归到个人,对抖音、对游戏上瘾也好,个人才是直接后果的承担者。
当我写到这里时,抖音在昨晚就已经删掉了。
此文仅作我个人思考,属于想到哪写到哪,逻辑、理论并不清晰,但也帮助我思考。
好了,没了抖音,好好看书、背单词、学英语、工作吧,毕竟2018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
PS:可关注公号,查看更多往期文章,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