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2

今天聆听王金海老师关于“念‘紧箍咒’时要小心”的分享,内心深受触动。这一观点以极具画面感的比喻,直指家庭教育与亲子沟通中的关键问题——那些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负面话语,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看似能暂时“约束”孩子,实则在无形之中给他们的心灵套上枷锁,带来不可小觑的伤害。

在日常生活里,家长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对孩子念起“紧箍咒”。孩子考试失利,一句“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东西都学不会”;孩子做事磨蹭,抱怨“你怎么这么拖拉,什么都做不好”;孩子调皮捣蛋,斥责“你就是个不听话的坏孩子”。这些话语背后,或许藏着家长“恨铁不成钢”的焦急与期待,然而从孩子的视角来看,这些话如同尖锐的刺,扎进他们稚嫩的心灵,不断削弱他们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沼,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离。

王金海老师的提醒,让我深刻认识到语言的力量远超我们的想象。积极的语言是温暖的阳光,能够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赋予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而消极的语言则像冰冷的寒霜,会冻结孩子的热情,阻碍他们的成长。教育从来不是靠“紧箍咒”式的命令与批评来达成目的,而是需要理解、尊重与鼓励。家长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先冷静下来,放下指责,去倾听孩子的想法,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用平和且充满关爱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一观点也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乃至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朋友之间的交流、同事之间的沟通,都应当避免使用“紧箍咒”式的语言。因为每一句不经意的否定,都可能成为他人心中难以磨灭的阴影,而每一句真诚的鼓励,都有可能成为点亮他人人生的一盏明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王金海老师的分享,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用“紧箍咒”束缚孩子的成长。用温暖、包容、鼓励的语言,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自由、健康的氛围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也是我们作为家长、教育者以及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乐学教育:让学习回归快乐,让教育重获温度》**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
    章小鱼_6af9阅读 25评论 0 0
  • 家长和老师 老师共情家长 老师换位家长: 如果我的孩子是优秀生,我希望我孩子的数学老师...
    晓贺可亦阅读 29评论 0 1
  • 【中原焦点团队】高六李娟丽/分享1997天2025.06.02周一/共1765场(本周1.2.3.4. 咨询) *...
    双鱼妞妞2020阅读 24评论 0 0
  • 6月的第一天-----儿童节,恰逢端午假期第二天,不喜去人多的地方玩耍,便在家看起了书。整整一日,读完了汪维宏《年...
    微笑泡沫_2890阅读 55评论 0 0
  • 2025-06-02,周一,小雨 气温19°—25°,体感温度19°,露点温度18°,西北风3级,阵风风速35公里...
    秋韵儿阅读 4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