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叨:有人说筱青你在解读诗经啊,我说不是。我可不敢解读,从古至今那么多大家解读诗经,那是功夫。解读需要文献学,训诂学,哲学,文艺学,尤其是需要文献和考据,这些我都没做,我只是重读诗经。很肤浅的去懂她的大概含义,按照自己的想法想想古人要告诉我一个什么故事。这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解读,连赏析都不是。只能算一种学习笔记。
有人说应该去掉拼音,才更像一篇文章,我偏偏不去掉,不但不去掉,还直接标注在文中。我是为了方便,因为我的读者就是一些和我一样想重温经典的写作者,我觉得这样方便看,他们肯定也这么觉得。是不是很任性?
诗经真的很有意思,你读着读着会发现我们的先人在讲一个连贯的长篇小说,今天学习南有樛木,蓦然发现这居然是一首祝贺新郎的歌,它应该放在姚夭的后面,作为第三首才是。
正文
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释
累:攀缘,缠绕。和后面的荒,萦同义。
只:语气助词,无意义。
君子:此处指新郎。
福履:福禄,幸福。
绥:安定,安抚人心的意思。
将:扶助;
成:就;到来。
筱青解经: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真的很简单,连不认识的字也没有。这首诗给我们的第一个画面是一棵藤缠树,而且是一棵高大的弯弯的树。虽然有藤缠绕仍然长得枝繁叶茂。
《诗经》所有的诗都是讲究比兴的。樛木也是如此。
“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
“国风”比兴,常以花草、藤蔓、雌鸟、牝兽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雄狐之类喻男子。其中尤以树木喻男、花草喻女更为常见。
如《邶风·简兮》的“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又如《郑风·山有扶苏》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都是如比。
《唐风·葛生》叙妻子对亡夫的哀恋,更有“葛生蒙楚(荆树),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之语,以葛藤与荆木的相互依存,抒写了女主人公失去夫君的凄伤之情。
“樛木”在此诗中应该比喻的是青年男子,那么缠绕樛木的翠绿“葛藟”呢?不正是他美丽新娘吗?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推测此诗“似于夫妇为近”、“喻妇人之托夫家也”,也就是说这是一首祝福新婚的诗,是赞美新郎的。他因为人品出众,才娶了美丽的新娘,
读到这,你会不会和我一样想起那个在河边上采摘荇菜的姑娘?和那个为了追求这个姑娘辗转反侧的男孩?
现在他们在一起了,就像一棵藤蔓紧紧缠绕一棵大树,快乐的新郎啊把自己全部的福禄全部交给这个美丽的姑娘。
透过反覆叠唱的诗行,我们仿佛看到三千多年前一场热闹的婚礼———
快乐的新郎揭开新娘的红盖头,宾客们反复吟唱着这首热烈的歌“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快乐的新郎脸红了,羞涩的新娘心醉了、新郎挽着新娘的手姗姗移步的时候,你便会发觉,那情境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荒之、萦之)”来比拟、形容,竟是何等的传神!
划重点:
1、樛木是什么树?
樛木这种树没有查到。大师们给出的解释是下面弯曲而高的树,估计是这种树的总称
2、关于葛藟:
很多书上解释为,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作绳,纤维可织布。这不就是咱们刚学的《葛之覃兮》的“葛”吗?
藟:似葛,野葡萄之类。
其实葛藟就是一种植物,野葡萄。不应该是分开来解释的。后面我们要学一篇王风里的诗就是《葛藟》。我以为分开来解释没有道理啊!
3、乐只君子
这四个字一定记住,在这里就是快乐的新郎。
后面的学习中还有很多,指快乐的君子,
比如《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后人诗歌中运用的也很多,宋王安石 《闻望之解舟》诗云:“子来我乐只,子去悲如何?”
郑泽 《短歌行》:“香起增高华,双情堪乐只。”
是不是专业病又犯了?好较真儿啊!幸好没有上来训诂考据!
真想给大家上个樛木的图,但是只找到这个!嘻嘻!百度搜到的!
看看葛藟吧,就是野葡萄嘛!后面学到《葛藟》,大家心中就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