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读母亲的抄写本是在小学三年级,那还是母亲不在家时,我从她平时宝贝似的老式手提箱里翻到的。
因为看过母亲打开翻找过户口本之类的东西,我曾偷偷地望见过里面有一摞的小本子,有的封面早已掉落,可以看见密密麻麻的字。
由于是不经母亲允许的情况下,我打开本子时怀着即心虚又神圣的心情,终于如愿以偿的看到了本子上的内容。
本子上都是些用水笔划过的痕迹,除开文字,还有自画像,亦或是某张海报上的明星照片。
现在看母亲的本子,那些用硬笔勾勒出来的人物画像,竟然有几分印象派的韵味。
前几页是周公解梦大全查询,抄录着一些梦境和解答。我向来知道母亲愿意相信这一类的东西,以前每次跟她说梦见什么了,她都能迅速地说出是好是坏,然后叮嘱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父亲觉得这是谬悠之说,而我也是听听就过,甚至觉得有些庸俗。现在想起母亲认真讲述时的神情,突然觉得十分愧疚,辜负了她的一番心意。
接下来的几页抄上了许多歌词,郑智化的水手、小虎队的爱(众多歌中我所熟悉的两首)。
母亲在与父亲结婚之前曾在舅舅的磁带店里打工,她每天没有客人时就听着音乐,把歌词抄在本子上,那些歌词一定陪伴了她无数孤独无聊的时光。
结婚后的母亲渐渐变得不爱听歌了,我想多半是家庭的琐事让她无法好好的听歌,但还是会哼上几句,而且每次都是那几首歌,那几句词。
中间的几页是一些画像,没有水彩颜料,就只是用黑色、蓝色和红色的笔画的。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多半就是看了母亲的这些本子吧,那时候我能坐在桌子前画上一个下午。
孔雀、兔子、农忙季节的人,一切我见过的没见过的,总能在美术作业本上画出来。后来大概实在是画得四不像,那些水彩笔被我遗忘在了书包底。
但是画纸、颜料盘在我房间的书桌上倒是一直存在的,小时候家里没钱,买这些物品对母亲来说是艰难的,每次付完钱她总对我说要好好的用,生怕我随随便便就给浪费掉。
小学上美术课老师让画水彩画,每次下完课总要交给老师打分,满分一百分的成绩我拿过好多个九十五。
那时总以此为骄傲,总觉得这是专属于我的才艺,是我母亲遗传给我的,是别人无法拥有的。
所以在那两年的日子里,班上的黑板报我都积极参与,极力地想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我的“天赋”。
当你觉得你的偶像会某一项技能,而你恰巧也擅长时,你会觉得这是你们的修炼秘籍。
是的,我的母亲是我的偶像。在我小的时候,总觉得母亲无所不能。想吃外面卖的凉粉,她也能做出来。给我的洋娃娃缝制衣服、小伙伴们玩的沙包、修弟弟的玩具,每一样她都能做得很好。
母亲曾说过自己因为小时候生病,学习成绩不好,以前的时候总想认真地努力地学,但奈何事倍功半,最终没能去上高中。
读母亲写的诗,一开始我以为是某篇文章的抄录片段,后来得知是母亲亲自所作,便觉得甚是想笑。
小时候读诗总是端端正正,尽力模仿播音员腔调,但每次让母亲教我读时,她那方言味重的普通话读出来的诗实在是跟语文老师的不一样。因此,读母亲的诗每每能让我想到这个画面,便无法进行下去。
后来几年后再次打开母亲的本子,从头到尾翻阅时,读到“中秋之夜.母亲”、“管我做甚”、“爱情之鸟”等等诗时,心中不由得万分激动。
我不是诗词鉴赏的能力者,平时读诗也很少,所以你们能想像到我读自己母亲的诗的感受吗?像是发现身后长尾巴的猫,既熟悉又新奇。
母亲的诗倒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写生病的外婆,写莫名其妙的爱情,写恶俗的酒鬼男人,太多太多的人物故事都被母亲一一记录。
“字如其人!”,我在很小时候就被母亲要求好好练字,写一手漂亮的字是很棒的事情。
我小时候跟着老师练过硬笔书法,又在家学着父亲拿起毛笔胡乱地画过几笔,到最后虽然写不出遒劲郁勃的书法,倒是没被老师订正字体不规范。
母亲的字很秀丽,写在本子上就能听到沙沙的磨笔声,可以看见她写错,或是觉得不合适而划掉的痕迹。
母亲喜欢在购买的本子或是拍摄的照片上写上一些标识,估摸着是留恋,亦或是怕自己日后忘了。
我和弟弟童年照后面必有用圆珠笔写的一句话:爱你,宝贝,摄于xx年xx月xx日。母亲的本子上经常会写有:购于xx年xx月xx日。
这种在书本上记录信息,在纸条上留话的举动在母亲、我和弟弟之间时常出现。小时候母亲出远门前总把接下来几天要干的家务写在纸上,贴在我们能看得见的地方。
就连放学回家前也能看到她的字条:姐姐和弟弟吃饭,妈妈出门了,菜在灶头上热着,姐姐记得吃药!!!
所以我们每次回家喊母亲没人回应时就开始到桌子上、门上找字条,每一次都不会失望。
母亲抽屉里的本子记满了生活开支,我和弟弟的学费,种庄稼的成本和利润,已不再清秀的字迹却从未停止过铿锵有力地记录。
似乎我们一家人的日子都被记载到母亲的本子里,有苦有酸有甜,尽管困难重重,但像母亲的本子一样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