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在书中,作者纪元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让我不仅耳目一新,并且产生很大的启发。于是我决定把它写下来并分享出来。
这个观点是:“只有超人和傻蛋才用严格的日程表,我们用时间段。”所谓的“超人”,是指坚持记录时间日志、拥有强大意志力的柳比歇夫之类的人,所谓“傻蛋”,恩,不解释!
你一定用过严格的日程表!
曾几何时,你一定用过严格的日程表!为什么我会如此肯定呢?因为,我们上学时期的课程表,就是一份严格的日程表呀!想想看,早上8:00-8:40上语文,8:50-9:30上数学……每一个40分钟,都被学校和老师安排的井井有序。
没错!这就是严格的日程表。它以上下课时的铃声来间隔开每节课,以老师富有仪式感的“上课”、“下课”来开始和停止这节课,它保证了学校和课堂的秩序,让每一天,每一小时,充满了有条不紊的节奏。
恩,在学校中,遵守严格的日程表是没错的!但是,也许是我们在学校的这段上课体验,让很多伙伴(包括我)在时间管理上规划时间时,也不由自主地按照课程表的设计来规划自己每一天的事情。
你还在用严格的日程表吗?
实际上,学校中的课程表之所以有效,绝大部分源于学校制度与老师的约束。到点上课了,我们就应该准备书本乖乖地坐好,下课了我们就可以随意出去玩闹。更重要的是,每一个40分钟的课程中,所有的同学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新的知识,课堂中的每一分钟,什么时候要做什么,都被老师私下演绎过无数遍,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事先规划好的。没有什么特殊情况,40分钟的课程节奏基本掌握在老师手里,不容易中断,也不容易有突发情况。
但是到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突发情况太多了。在没有规则和他人制约的条件下,一会我们接一个电话,半小时就过去了;一会我们看个手机,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会我们偷个懒,又是半个小时飞逝……等到最后的最后,我们发现,早上9:00就没有完成工作,导致后续时间表上的安排无法正常推进,从而导致整张时间表最后陷入全面的崩溃中。
正如书中作者所说:“时间表只会逼死我们,以一个小时为单位,把每天划分成24个格子,暗示我们把事情安排在一个具体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点上,但是它从未被很好的执行过。更可悲的是,我们规划得越认真越细致,就越难以执行,越容易受挫。”
没错!“把工作任务塞在严苛的时间表中,如此缺乏弹性,一旦出现干扰,就容易影响到整张时间表,即使最后一天的任务都完成了,但由于与最开始的计划期待不符,我们也容易体会到挫败感。”
伙伴们想想看,你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是不是这样的?以前我刚开始学习时间管理,不小心就用力过猛,将我的每一天的可用时间安排得非常满,总感觉“有压力就有动力”自己干劲十足一定能成功。后来持续崩溃持续崩溃,我才发现,我只是平凡的普通人,严格按照日程表做事神马的,“臣妾做不到啊”!
扔了日程表,我们用时间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时间,或者说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好时间呢?作者提出的建议是按段计划并安排时间,比如考虑上午干什么、下午干什么,或者再细分一些,上午的某一段时间干什么。这样,拒绝了理想化的时间表,我们允许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有灵活变动的可能,并为自己留出了通向成功做事、提升自信的路径。
一天当中24小时,如何划分出正确的时间段呢?与上面的反面案例“时间表”相同,我们的时间段也必须要注意不要定死、定型,强行规定8:00-12:00上午干什么,不然这又和时间表有什么区别呢,只是从一小时膨胀成4小时的“大时间表”而已了!
按照作者给出的方法,正确的时间段,应该是综合审视了“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状态”这六大要素之后确定的几个时间段。比如,我的早间锻炼时分,时间是6:00左右,地点是操场,物品是带着手机和手环,环境是清幽宁静的操场, 他人是和我一起跑步的人,自己的身心状态是正向积极充满力量的;再比如,我们一天8个小时在公司上班,除了时间和自己的身心状态会不一样,其他的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可能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时间和自己的工作状态来做不同的工作。
写到这里,我想起在某一本书上看过,职场中人们一天的高效时间段只有两三个小时,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两三个小时做重要的事情。剩下的时间可以去做一些零散的并不太重要的工作。结合上面说的六大要素区分时间段,我们可以找出自己不在状态的时间段做打发时间的工作,比如整理些文档和桌面,查看邮件等等。
划好时间段,专时专用、安排有度
尊重时间、尊重自己制定的规则,就从学会专时专用开始。该工作就工作、该放松就放松,该和家人一起享受美好生活就和家人在一起,人生如此安排,才会更多幸福与愉悦。所以,崇尚“生活与家庭不分离”的伙伴,是否可以静下来思量一下我们目前的状态,到底是因为各种拖延导致的专时没有专用,还是因为自己真的向往持续的工作而忽略家庭?
专时专用,不仅代表一天中的时间被划分成一段一段,让我们每天被工作的意义、家庭的幸福、个人的休闲时光等充满,做到规划有序,层次多彩;专时专用更代表我们要合理规划时间段内的事务,做到安排有度。
在《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中,作者提出“八分饱”的时间安排概念。“这样才能做到轻松地把这一时间段的事情在这一时间段内搞定,不然就会陷入事情没做完导致的各种纠结里了。”也就是说,每个时间段内,我们应该留出空余的时间。这种理念,也是易仁永澄老师一直对我们周计划制定小组的同学提倡的“留白”。
没错,在制定周计划过程中,我和很多伙伴都容易把一个周的时间塞得满满的,最后导致周回顾时统计完成率不到70%时,那个心塞……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总之四个字:留出时间。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每天的可用时间控制在10小时左右,实践一段时间再观察是否增加或减少。
一切,以自己的生活工作效率提高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