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对主人公做个简单的介绍:
他来自山东日照
他曾在北京工作
有个这样的机会
他去了河南鲁山
开始一段这样的故事
他的名字叫Mr潘
下面就开始他的故事吧
来鲁山县支教之前虽已做好了充分的吃苦准备,但真正来到学校亲身体会支教生活,小潘老师还是发现生活上的有些困难还真的要克服一下。这里说这些困难,倒不是为了标榜自己吃了多少苦。目的有两个:一是山区的老师和孩子们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刻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高昂的工作学习热情,令人敬佩;二来是想说这次来山区支教的八位海关老师全心全意做支教,克服困难融入到乡村生活中,在身体和心灵上都得到了磨炼,在风雨中获得了成长和幸福。
1‖旱鸭望甘霖
学校宿舍内没有卫浴,洗漱要去楼道尽头的公用水池。水池的声控开关很有意思,喊得声音大未必奏效,练了很久才学会了老师们用最小的“ao”声开灯的的绝技。城市生活久了,每天洗澡成了习惯。尤其是每天在满是尘土的场地上完体育课,一身臭汗回到宿舍,多么希望能冲个热水澡啊。但是学校没有澡堂,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经过反复试验,我研究出了一盆热水解决洗澡问题的办法。先清水洗头,毛巾擦身子,再洗洗屁屁,最后冲冲脚。等到十月份的时候,这招就不好用了,屋里实在是有点冷了。我就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蹭澡洗。家人同事来看我,我趁着跟他们在县里见面的机会,从乡里坐一个多小时的车跑去他们住的酒店,先洗澡,洗完了再热烈拥抱。自己都能闻到身上的汗酸味,都不想吃老坛酸菜泡面了。过阵子再冷些时候,我打算骑电动车去学校两公里外的洗浴中心解决洗澡问题,人生中第一次进洗浴中心,还是光明正大的呢。
2‖如厕何如
抽水马桶用惯了,来上个旱厕还真是很挑战。一千多个学生共用的大厕所啊,刚来的时候一进去辣的睁不开眼睛,嗡嗡飞的全是苍蝇,非常震撼。什么,有蹲坑来一根烟的习惯?哼哼,算了吧,自己想象一下也很恶心的。厕所离我的房间挺远的,要先从三楼下到一楼,再走一段才能到,所以来之后就把喝茶的习惯停了。起夜是决不去厕所的,一路上太黑,我胆子又小。所以喝完的矿泉水空瓶我都会像宝贝一样收集起来,晚上可以小解决一下。几个月下来,我的闭气功已经练得炉火纯青,去食堂打饭路过厕所也没有心理负担了。
我住宿所在的瓦屋中学依山而建。打开我的宿舍窗户看,山就紧挨着我宿舍楼,从三楼房间看窗外,像住在半地下室的感觉。刚来正是炎热的时节,晚上山上的虫儿们整夜大合唱,躺在床上很难入睡。时不时还有不速之客闯进宿舍里面,蚊子苍蝇的就太平常了,还有像臭虫啊、萤火虫之类的。睡觉前从房间里清理出七八个臭虫是件比较可怕的事情,生怕还有没发现的半夜爬到床上,爬进我的嘴巴里。最可怕的是进来过一个大马蜂,足有小手指那么粗,后来听一同来支教的朱老师说,被这么大个的马蜂蛰一下闹不好会出人命的,想想也是后怕。不过现在天冷了,虫子们都休眠了,这个问题终于不再困扰我了。不过这几天又有新的不速之客到访,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生物。楼道的垃圾桶每天早上都是被掀翻的,垃圾散落一地。有一天我把垃圾袋放在门口忘了扔,半夜就听到翻垃圾袋吃东西咀嚼的声音。听得我浑身发毛,也不敢出去看,不过没准是自己吓唬自己,就是个野猫之类的罢了。
4‖有雨无“煤”
来之前就听说鲁山是个比较干旱的地区,降雨量不大。我来的两个多月,雨却是出其的多。尤其是十月份连绵的阴雨,二十天几乎没见到太阳,靠着山的宿舍确实是阴冷的不行,连续的降雨导致房顶也开始有渗水。被褥摸着很潮湿,褥子下面的床板上都是水珠,摸上去就是大把大把的水,睡觉都要穿着长衣长裤才能睡踏实。冬天这里没有集中供暖,到时候估计要更难熬了,提前买好了了电褥子,到时候一定能派上大用场。这几天把床调到了远离窗户的位置,窗户也都封住防止透风。自己动手改善生活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5‖自来水不来
来了两个月停电了四次。快的时候一天能来电,最久的一次是等了48小时。生活用水是用电泵抽的井水,停电就意味着水也停了。没法洗漱,也没法烧热水。后来养成了来电就把水桶接满水、移动电源充满电的好习惯。停电的夜晚,学生们会点着蜡烛坚持上晚自习,学累了的时候会自发的合唱几曲。每当这时候我就搬着小板凳趴在窗台上,听那从烛光昏黄的教室里传来悠扬的歌声。看着萤火虫在漫天飞舞,内心纯真安静,思念我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女。
6‖独孤求败
平日里学校里熙熙攘攘,有时候都会觉得太过热闹了。可当周五下午老师和孩子们都回家过周末,学校几乎空无一人,孤独感会突然袭来,让人不知所措。开始真的很不适应,在城市里已经习惯工作中有同事平日里有家人朋友陪伴的日子。突然之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还真不知道该怎么享受这份孤单。慢慢的,试着自己找事做打发时间,也就习惯并且喜欢上这样的日子。利用难得的阅读时间,读了不少关于支教、农村方面的书,对自己如何开展支教扶贫工作有很多帮助。住的近的学生会提前来学校,跑到我的宿舍陪我聊天,或者邀请我陪他们一起做板报。县里在瓦屋举办一次扶贫晚会,我主动报名参加,利用周末组织孩子们来学校排练节目。孩子们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深深打动了我,利用两天的时间就顺利编排好了节目合唱《蜗牛》。在17号的晚会上,孩子们人生中第一次站在镇上最大的戏台子上,面对着他们的爸爸妈妈和数百名乡亲父老,自信完美的完成了表演。而我这个学了一天就上台的指挥,也因为露了个脸,成了乡里的“名人”。
当然故事还没结束,如果你想听更多的故事,如果你想听主人公亲自叙述从大山里带出来的故事,那么就来九间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