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喝了一杯酒,喝完有点晕乎,但是感觉甚好,想起高阳酒徒这个词,很好,今天就来重温高阳酒徒的故事吧。
高阳酒徒,在今天的成语意思是指好饮酒、狂放不羁的人。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说郦食其(li yi ji)第一次和刘邦见面时,说自己不是儒生而是高阳地区的酒徒,得到了刘邦的喜爱,君臣一见如故。
由此可见,爱喝酒的人是有很多共同话题的,说的兴奋再喝两口,应该就是赛神仙的感觉了。
今天我们要谈的高阳酒徒,主要是说郦食其,这是个有趣的人,也是个传奇的人。
郦食其,秦末楚汉时期的儒生,又被称为“郦生”,六十多岁时投奔刘邦,是历史上著名的说客。
郦生少年家贫,爱好读书,曾任陈留门吏,孤傲不训,看来有本事的人脾气多不怎么好。
秦末时局混乱,陈胜和项梁相继起兵,郦生知天下大乱,却隐匿不出,根据有限的信息仔细分析领军之人的性格特征,静观时局变化。
他的家乡里有邻居的儿子是刘邦部下的一个骑士,有天,骑士回家,郦生看到他,就对他说:“我听说沛公刘邦为人傲慢看不起人,但是却有很多远大的谋略,这是我想要追随的人,请你帮我引见,就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已经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说他是狂生,但他说自己并非狂生。”骑士回答:“沛公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带着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面撒尿。和人说话的时候也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你不要用儒生的身份去见他。”
骑士传达了郦生的话,等刘邦到了陈留之后,就召郦生见面。
郦生去见刘邦的时候,刘邦正有婢女侍候洗脚。郦生做了个长揖并没有倾身下拜,还问他:“你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哪,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刘邦大怒,“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苦秦国久亦,所以才相继起兵反击,怎么能帮助秦国攻打诸侯?”郦生继续问,“既然如此,为何如此慢待长者?”刘邦马上停止洗脚,穿戴整齐,把郦生请到上宾的位置,并向他道歉。
郦生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讲明陈留这个天下交通要道的重要战略位置,愿意说服陈留县令主动来降,若不降,可在城内为内应,刘邦在城外攻打,就这样顺利取了陈留。
郦生归于刘邦后,以三寸之舌游说列国,为刘邦建立灭秦抗楚的统一战线做出了重大贡献,劝降秦国守将,辅佐刘邦攻破武关,率先攻破咸阳,灭亡秦朝。楚汉相争时,建议夺取荥阳,占据敖仓,夺取有利据点和粮食补给,为日后逆转形势,反败为胜奠定基础。
天意总是难测,福祸总是相依。
郦生游说齐国,齐王田广听了郦生的话,觉得归顺汉王,齐国社稷可保,大家的人头都是还在的,总胜过不归顺汉王,大家一起人头落地的好。所以撤下兵受战备,天天喝郦生一起纵酒作乐。
韩信听说郦生不费吹灰之力,坐在车上出了一趟门,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取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心里很是不服,就趁夜色掩护,带兵偷袭齐国。田广听说汉兵兵临城下,认为是郦生出卖了自己,便对他说,“如果你能阻止汉军进攻的话,我就让你活着,若不然,我就烹杀了你!”郦生说“大丈夫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别人责备,我不会替你去劝阻韩信。”
一代谋士自此陨落。
在汉朝的开国谋士中,郦生稳健不如萧何,战略谋局不如张良,机智不如陈平。但他酒气纵横,疏阔狂放,很符合高阳酒徒的特性,也特别对刘邦的脾气。他不仅富于谋略,而且敢作敢为,勇于冒险,以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为汉朝初立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故事讲完,忽然在想,会不会“酒”才是高阳酒徒的表达要点哪?